浅析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作者:储燕  时间:2008/6/23 17:08: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9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但目前我们距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才是“高、快、好、省”的捷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但由于性格、兴趣、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都一个样,即使同一学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忽视学生差异,一剪刀齐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而差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前提下应运而生的。
  一、 差异教学的含义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布鲁姆认为,教学改革应该逐步进行,择优而留。班级教学虽然有许多弊端,但仍是不可完全抛弃的形式,他具有个别化教学不具备的教育作用。比如,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集体生活对学生的社会品质形成的作用等。因此差异教学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并不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兼有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双重功能和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数,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种根据差异而进行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教学,是学习问题的差异教学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学。针对问题而教学正是差异教学的真谛所在。
  当然也因为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他们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发展。
  二、 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因
  1、 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李岚清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也就是重视所谓的优等生,而忽略了“成绩不良者”的某些方面灵性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2、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
  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将学生个体间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在出人才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必然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追求表面知识或知识外在化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的知识的储存器。学生时期被骂愚笨,长大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就有很多,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种个体内的差异,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  
  有鉴于此,差异教学从关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出发,教师采用差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3、真正体现了学生间的民主、平等
  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教师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
  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三、差异教学的具体措施
  差异教学认为,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
  1、确立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先由教师制定。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目标,然后再揭示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教学目标的揭示,可将目标直接公布在黑板上,但也可用迂回的方法。
  如教学古诗时,老师可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要求:1)学习古诗,了解诗意;2)诵吟古诗;3)根据古诗内容,用现代文写一则小故事。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介绍给大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易于操作,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
  “教师适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假如只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时才来兼顾,假如仅靠最后几分钟才来开始个别辅导,那么,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兼顾并不占用多少课堂时间,譬如教师演示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多向他们做些演示,在集体动手操作时可以让困难学生同桌间相互帮助。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本内容,特别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它同学的回答加深理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课堂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通过触摸、动手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通道,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例如讲解《胡同文化》一文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胡同风貌,使之来与南方的弄堂比,让南方的学生对北京胡同不仅有一个直观印象,也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是安土重迁的了。这种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在讲说明文时尤为管用。若是在讲类似于《春》的写景抒情散文时,适当的加点鸟鸣声,整个课堂都会充满欢喜的气氛,学生也很能走入那种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还要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与问题设置密切相关,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了解了学生差异后再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如讲解《我的空中楼阁》时,找出文中拟人、比喻的句子,这类唾手可得的问题可以交给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分析到作者为什么那么写,与他的心态、背景有何关系?这一类拔高性的问题时可以让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兼顾,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尤其要在教学的重难点、关键处下工夫,而不只是在练习时或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才照顾学困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个别教学才是对不同学生的照顾。有时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对于学习困难生,无疑是夏日里的一滴甘露,滋润人的心田。
  总之,差异教学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差异是必然的,差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理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