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何时不再让家长和孩子痛苦?

作者:不详  时间:2007/5/17 11:25:44  来源:北京青年报转载  人气:785
  听说在美国波士顿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道路拥堵,波士顿政府下令花巨资将这条道路拓宽10米。没想到,完工后却事与愿违,不但道路继续拥堵,而且宽敞的马路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比以前更堵了。无奈之下,波士顿政府再次下令,将扩建的路面全部挖掉,恢复原样。 
  小升初,“三难”是痛苦之源 
  年年小升初对于家长孩子都是一次痛苦的历程,使尽浑身招数,最终身心疲惫,为什么一个小升初就让家长和孩子那么痛苦呢?在我看,这根源在于“三难”。 
  一难,就是现行的教育体制,这是问题的最大症结。如果特长生、证书通行证不彻底取消,这种制度下必然会导致家长在给孩子择校时往好学校扎堆,而好学校为了保持自己的品牌,保证升学的质量,肯定不能完全敞开大门。就近入学似乎提了很多年,现在就算是小学,也不是完全能够实行,很多家长为了小升初更容易点,往往从小学就开始有计划地选择,更不用说小升初实现就近入学。今年小升初提前咨询被叫停之后,前几天又统一时间开始,造成各个咨询学校出现爆棚的现象,很多家长依然还是拿着各种证书来,看报道说,有的在家长的职业上还填上数学教授、高级翻译等等,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孩子的奥数、英语水平增加砝码。这些无奈之举,都是目前这样的招生方式产生的畸形思维,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期待教育体制能够有大刀阔斧,而且更为有效的改革措施出台。 
  二难,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现在家长对孩子这棵独苗苗,总想着将来能成个什么家,而成什么家的先决条件,就是上好中学、上好大学、再找到好职业。这种“自古华山一条路”式的想法是大多数家长心里都已经为孩子设计好的,哪个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在这场竞争中输掉,所以都拼尽全力去往更高更好的条件上够,这样的心态下哪个家长都时时刻刻紧绷一根弦,压力与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实际上,再好的学校里学生也是有差别的,将来清华毕业的学生就一定比某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有出息吗?很多时候还是要看孩子个人的潜质,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升学问题,把期望值降低一点,不出名,孩子也一样能健康、快乐、自食其力的生活。压力释放,痛苦才能释放。 
  三难,是孩子面对的重重目标包围。现在的孩子,学校里老师要订目标,同学之间竞争也有目标,家长还要给孩子订目标,这些目标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快乐可言,长此以往,往往会产生更多负面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在重负下失去乐趣,这对孩子整个一生的心理乃至个性成长都会产生影响,而这些可能给孩子长大之后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这“三难”环环相扣,必须有很好的解决之道,才能让它们不会变成死结,让家长和孩子早日从中解脱出来。 
  小升初,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放平心态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进入好的学校自然就有一种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有不必言说的好处。其实家长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在重点中学的学习给孩子的沉重压力远不是能够轻松承担的。最终也会面临淘汰出局。 
  记得我的同事老李几年前就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了海淀某重点中学附近,后来他的孩子也如愿进入这所学校的普通班学习。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这所学校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完全不同,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名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很努力,但排名总是倒数第十名内。最终他的孩子在中考时还是被本校高中淘汰,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还有一个例子,我的另一个同事动用自己的权力交了很少的赞助费就让成绩远没有达到某重点中学成绩线标准的孩子进入了一所名校的实验班学习。这个家长能做得到的也仅此而已。但孩子在这所学校的学习经历可能孩子自己一生都难以忘记,孩子很要强但却是怎样努力都不能进入班级前30名。每次开家长会公布成绩排名,老师都用学号代替她的姓名,以保护家长与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但孩子们之间的学习成绩却是无法保密的。这个孩子去年的中考成绩是378分,还是离开了这所重点中学。
  相反,有一个家长的做法却让人敬佩。他的孩子也被重点中学录取了,但成绩却是最后一名。恰在这时,一普通高中的老师找到他,愿意接收他的孩子。这位老师说,你的孩子在重点高中可能是班里学习最差的,但到了我们学校他是最好的。你说孩子在这两个学习环境下学习的热情会相似吗?这个家长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放弃了让孩子上重点高中,而是进了这家普高。老师对这个在这所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三年之后,孩子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考入了北京四中。 
  小升初作为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给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肯定是会有的。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有诸多问题,但现实给我们的选择只有面对。所以,我认为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让年幼的孩子过早背负沉重的压力。因为竞争与压力在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给本来就情绪紧张的孩子再增加痛苦,实在不应该。家长要尽量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于05-20 21:55发表评论: 第1楼
  • 很有道理的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