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34题,约20200字。
2024年春学期期末学情调查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兴非遗馆坐落于泰兴文化博览中心,是在规划馆址上进行改造的一处唤醒城市记忆、dì造文化品牌、传承非遗文化、【甲】匠心精神的文化宝地。展馆充分róng合了“文雅”“园林”“水乡”“艺术”的文化精华与神韵。在这里,市民可以直接感受泰兴“因江筑城、因城聚人、因人成韵”的城市发展脉络【乙】亦能领略泰兴古城的岁月cāng桑,欣赏古色古香的城墙和历史遗迹;更能líng听泰兴大地上的文化故事,体会非遗瑰宝散发出的独特韵味。
泰兴市现有国家、省、市级非遗15项,县级非遗56项。泰兴花鼓、广陵插花、杖头木偶戏等文化遗产【丙】是泰兴儿女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一方水土自我认定的历史【丁】。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文字。
2.填入【甲】【丁】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弘扬 【丁】依据 B.【甲】发扬 【丁】凭证
C.【甲】弘扬 【丁】凭证 D.【甲】发扬 【丁】依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结构上说,“文化品牌”是偏正短语,“传承非遗文化”是动宾短语。
B.【乙】处的标点应该是逗号。
C.划横线处“因江筑城、因城聚人、因人成韵”的语序是正确的。
D.【丙】处的关联词语应该是“不仅”。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阅读经典,感悟不一样的人生。你可以欣赏范仲淹笔下岳阳楼“______,静影沉璧”的自然美景;感受陶渊明“______,并怡然自乐”的桃源生活;你可以感叹白居易诗中卖炭翁的不易“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你可以追求往圣先贤“大道之行也,______”的境界;你可以敬佩王勃“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超越时空的友谊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你可以感慨杜甫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综合性学习活动。
5.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学生正在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说文解字》:“和,相应也。从口,禾声。”禾是“龢”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振,如“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材料二】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②“福善之门莫过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③“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④“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⑤“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记•中庸》)
【材料三】
①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②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任务一】溯源“和”文化
(1)请你根据积累写一个与“和”文化有关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和”文化
(2)阅读材料一,推测“和”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4)阅读材料三,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任务三】活用“和”文化
(5)下面是“和美家庭”推荐组为小兴家庭拟写的颁奖词和备选对联。请依据颁奖词,从备选对联中选出最适合小兴家庭的一副对联( )
【颁奖词】
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全家行动,用奉献诠释和美;疫情紧急,义无反顾,医者仁心,用行动践行和美;千里驰援,守望相助,三代和睦,用家风传承和美。
【备选对联】
A.义方教子勤为德 大志兴家寿乃康 B.移山岂笑愚公拙 填海当知精卫专
C.白衣逆行担道义 薪火相传远家声 D.风雨有情洁宇宙 人间重爱有桃李
二、阅读理解(6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