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5 15:56: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50字。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一、而
  “而”是文言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在高考中考查的频率相当之高。“而”的用法比较多,但在古文中常见的用法只有几种,而高考考查的也是这几种,现将它的常见用法列举如下。
  1.表承接。
  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
  2.表修饰。
  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这与“之”字构成的偏正关系刚好形成对照,其偏正关系是以名词性的词语为中心词的,一般译作“的”。
  3.表转折。
  转折关系就是“而”字后的意思没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比如说:虽然天气很好,但是我不想出去玩。理论上天气好应该出去玩,但后面却说不想出去玩,转折关系就成立了。如果这一句是古文,则“但是”这个词可以换成“而”,同样,古文中的“而”也可用现汉中的“但是”来替换。
  4.表并列。
  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
  5.表递进。
  递进关系的本质就是后一层比前一层要在程度范围等上要进一层,一般译作“而且”“更”,
  6.表因果。
  这种用法更少,但在教材中也有出现。因果关系即“而”字前是原因,后是结果,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
  7.表假设。
  “而”字前后构成假设关系,一般译作“如果”。
  8.相当于“以”。
  二、何
  “何”字在古文中应用很广,保留在现代汉语尤其是书面语里的固定用法还是比较多的,如“何故”“如何”“何去何从”等。
  1.疑问代词,什么。
  如“何人”“何故”等都是“什么”义。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哪里”既可以实指某一处所;②也可以虚指某一处所;③还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否定。
  3.为什么,表示询问原因或目的,出现在问句中。
  “为什么”其实是一个介宾结构,“为”是介词,“什么”是代词。
  4.副词,多么,表示程度。
  如《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中的“何”就是“多么”。
  5.固定结构
  奈何、何如、如之何、何必、何苦、何以、何则、何不、何其等,当然这些固定结构中的“何”,仍然可以分解到上述各项中,但因为其使用甚久,古人认可其作为双音节词运用,现代汉语则予以保留,以至于有些同学认为它们可能是“何”的另外用法。其中“奈何”“何
  三、乎
  在高考中,“乎”字的考查频率要明显低于“以”“而”“之”等字,其用法也比较少,也容易掌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