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 资源简介:
约3750字。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一、而
“而”是文言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在高考中考查的频率相当之高。“而”的用法比较多,但在古文中常见的用法只有几种,而高考考查的也是这几种,现将它的常见用法列举如下。
1.表承接。
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
2.表修饰。
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这与“之”字构成的偏正关系刚好形成对照,其偏正关系是以名词性的词语为中心词的,一般译作“的”。
3.表转折。
转折关系就是“而”字后的意思没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比如说:虽然天气很好,但是我不想出去玩。理论上天气好应该出去玩,但后面却说不想出去玩,转折关系就成立了。如果这一句是古文,则“但是”这个词可以换成“而”,同样,古文中的“而”也可用现汉中的“但是”来替换。
4.表并列。
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
5.表递进。
递进关系的本质就是后一层比前一层要在程度范围等上要进一层,一般译作“而且”“更”,
6.表因果。
这种用法更少,但在教材中也有出现。因果关系即“而”字前是原因,后是结果,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
7.表假设。
“而”字前后构成假设关系,一般译作“如果”。
8.相当于“以”。
二、何
“何”字在古文中应用很广,保留在现代汉语尤其是书面语里的固定用法还是比较多的,如“何故”“如何”“何去何从”等。
1.疑问代词,什么。
如“何人”“何故”等都是“什么”义。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哪里”既可以实指某一处所;②也可以虚指某一处所;③还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否定。
3.为什么,表示询问原因或目的,出现在问句中。
“为什么”其实是一个介宾结构,“为”是介词,“什么”是代词。
4.副词,多么,表示程度。
如《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中的“何”就是“多么”。
5.固定结构
奈何、何如、如之何、何必、何苦、何以、何则、何不、何其等,当然这些固定结构中的“何”,仍然可以分解到上述各项中,但因为其使用甚久,古人认可其作为双音节词运用,现代汉语则予以保留,以至于有些同学认为它们可能是“何”的另外用法。其中“奈何”“何
三、乎
在高考中,“乎”字的考查频率要明显低于“以”“而”“之”等字,其用法也比较少,也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