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中的借代
- 资源简介:
约2970字。
古诗文中的借代
一、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注意: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用“缙绅”代一般做官的人。因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所以称作官的人为“缙绅”。缙,插;绅,腰带。
【二】以部分代整体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代整个船。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摧眉”代低头
【三】以具体代抽象
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表管乐器、弦乐器,这里代表音乐。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遥想当年,刘裕率兵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如同猛虎。)
以“金戈铁马”来代精锐的部队。
③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蔺列传》)(蔺相如只是凭着他能说善辩建立了功劳,但是地位竟在我之上。)以“口舌”代表辩说。
【四】以专名代通名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骚”本指《离骚》,此处作了“诗”的通称。
【五】以官职代人
①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以“司马”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②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因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鲍照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六】以作者、产地代本体
① 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代表酒。
②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李娃传》) 以良马的产地“大宛”代表马。
二、常见借代
1、桑梓:家乡(以梓树代家乡)
2、桃李:学生
3、南冠:囚犯
4、干戈、金鼓、烽烟、烽火:战争
5、羽书、羽檄:有关战争警报或军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