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评注
- 资源简介:
约163600字。
论 语
孔子弟子/著 秦葆/评注
【导读】
《论语》及编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关于书名,一种观点认为“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另一种观点认为,“论”同“伦”,“伦理”的意思,“语”是记叙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记叙人间所应有的伦理的意思。这种看法可以从书的内容如“孝”、“礼”等论述中得到证实。我们赞成后一种看法。
《论语》一书以语录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由20篇断片的篇章集合而成,每一篇章以开头两字为本章题目。篇章之间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从整体看来,这些篇章绝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为在仅仅20篇章中,出现了多次重复的章节。其中有字句完全重复的,又有基本重复的。这种现象的出现盖是因孔子对不同品性的提问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关于《论语》的编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是孔子门人在孔子死后,将各人所记孔子言行的笔记集中到一起,经过一番整理编辑而成的。至于哪些弟子参加了这项工作,班固没有述及,东汉的郑玄也曾给《论语》作注,他首次提出《论语》由仲弓、子夏、子游等人撰定。这个说法影响极大,后来的不少人皆从信不疑。然而,唐人柳宗元不以为然。他认为孔子的弟子中,曾子最小,而《论语》记载了曾子的死事,说明子夏、子游等人不可能编辑《论语》。编辑此书的当是曾子的弟子,完成于曾子死后。看起来。柳宗元的推论切实可信。所以今人基本上赞同这一意见,不过有的学者又略有补充。杨伯峻先生认为,“《论语》编纂成书虽在孔子死后七十多年,但着笔或者较早,甚至也不是一人的笔墨”,所以,“《论语》是采辑孔门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有关笔墨,在战国初期编纂而成的书。”
内容要点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主要内容如下:
1.《论语》论“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
2.《论语》论“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来处理?总得有个准则,这个准则就是“礼”。“礼”规定了每个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每个人都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