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情感”的创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法国艺术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白居易有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托尔斯泰:《论艺术》)。这足见作者的感情对于文章是何等的重要,文章需要一种真挚、深厚、独特的情感魅力支撑着。<br>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情感的丰富。“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br>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的叙事类、抒情类的文章中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缺陷现象,有的文章甚至“绝”情,令人不能猝读。具体表现为:第一“无情”,即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清楚、中心明确,但没有感染力,无法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第二“偷情”把别人文中的抒情句子搬到自己的文章里,把别人的情感体验说成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三“虚情”即随意提高或贬低感情,不过无病呻吟,故做深情罢了。第四“病情”指狭隘、庸俗、消极的感情。<br>
要想让我们的学生“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的话,就必须让学生在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学会情感创作。换言之,就是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br>
情感教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