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第二阶段联考初一全科试卷(7科7份,含听力)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7科7份,含听力)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历史试题.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地理试题.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生物试题.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数学试题.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英语试题(含听力).doc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英语听力_OUTPUT.mp3
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语文试题.doc
2016-2017学年上期第二阶段联考
初一语文试卷
说明:①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②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③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攒成(cuán) 贪婪(lán) 热忱(chén) 哄堂大笑(hōng)
B.狭隘(yì) 油蛉(líng) 干涸(hè) 拈轻怕重(liān)
C.抽噎(yē) 殉职(xùn) 汗涔涔(cén) 踉踉跄跄(liàng)
D.蝉蜕(tuì) 恍惚(huǎng) 山毛榉(jǔ) 人迹罕至(hǎn)
2. 下列成语中有4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然后在下面的方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4分)
晃然大悟 麻木不仁 人声顶沸 众目睽睽
混为一谈 见异思迁 费寝忘食 花团紧簇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次缉毒警察施展惯技,成功将重要毒枭抓获归案。
B.国内外语培训市场对外教的需求量很大,但现有的外教水平参差不齐。
C.曾经门庭若市的服装店如今经营惨淡,面临倒闭的风险。
D.对民生需求,有为的执政者不能漠不关心。
4. 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3分)
A.鲁迅在《五猖会》中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 《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D. 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课文《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6.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及内容,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4分)
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它让我们感受着其中的五彩缤纷;生活是
;生活是
。
7.综合性学习(10分)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班级准备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荐好书】请向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并说说理由。(3分)
主要信息二:
(2)阅读下列材料,做一些思考。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①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1)为人子,方少时。 , 。(《三字经》)
(2)螓首蛾眉, ,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