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ppt42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6张,教案约211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
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自主赏析部分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篇课文,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来解读诗歌既可以为本单元的推荐作品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为本教材剩下的两单元诗歌的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欣赏诗词的方法所知甚少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鲍照的生平及作品;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分析诗句中“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
(2) 过程与方法: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度展开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根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激发学生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的敬仰。
四、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