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1
- 资源简介:
约2680字。
《沁园春•长沙》
陈世玲
一、教材内容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艺术的表现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光辉思想。《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天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2、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四、教学方法
1、朗诵法 2、合作探究法 3、提问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名人少年多立志”,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我们来看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小时候的一首《立志》诗可见他抱负远大。他年轻时在长沙求学,后来再次经过长沙,故地重游,回忆往事,突发感慨,然后以“沁园春”为词牌写下了集中体现毛泽东年轻时理想与抱负的诗作——《沁园春•长沙》。
二、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