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形象
- 资源简介:
约2270个字。
把握诗歌形象
一、诗歌的物象【写景抒情、山水田园、咏物哲理诗中的意象、物象】
1、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
准确地抓住意象的冷暖色调,可以通过描写物象的形容词去分析,如果这些形容词色彩明丽则为暖色调,色彩阴暗则为冷色调,冷暖色调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一般地暖色调表达乐观愉悦,欣喜快乐,积极昂扬的情调,而冷色调表达的是消极颓废、凄凉感伤、低沉抑郁的情调。其次注意描写物象的季节特点。春季给人的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力的,但早春和晚春则也不同,早春是新事物新生命的诞生时节,总是美好的,但晚春主要的有落花和流水,似乎是生命的凋谢和易产生时光易逝之感,所以会产生伤春惜春的情怀。夏季则是炎炎似火,多些烦躁情调或者独享炎热之中的内心清凉和惬意的。秋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容易产生生命衰飒的情感,再者传统给了文化中的秋大多是悲愁凄清的情调,或者就是另一端的歌颂生命的成熟和收获,硕果累累的昂扬。冬季是储藏的季节,多写炉火和雪花,冬季的节日比较多,大多是惬意的享受的美好。此外要注意描写物象的角度,虚实与动静、声静等。用他物的衬托,工笔或者勾勒等的描写方法。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2、把握事物的特性与志的结合点。
诗人描写或歌咏事物,往往借助事物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怀。也就是所说的托物言志的手法。客观的事物都有自己生长的环境和习性、有自己的存在的状态,这些习性和人物的性格精神有相似性相通性。
3、抓住意象特定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会给某些意象约定俗成的内涵。把握意象,从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出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中国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