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备课札记
- 资源简介:
约3490个字。
《药》备课札记
北京二中亦庄学校蔡文水
读《药》教《药》,总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小栓的咳嗽。文中共出现六次。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是“极省俭地刻画人物”的典范,每次描写都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一、首次描写,一石多鸟。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清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小栓的咳嗽。
伴随着华老栓的起身,华大妈的询问,鲁迅先生第一次描写了小栓的“咳嗽”。不是一下两下,而是“一阵”,可见小栓病得不轻。这一细节安排,既为老栓的买“药”做了注脚,也为后文的五次描写做了铺垫,又为故事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悲剧底色。此外,还印证了鲁迅先生作品的选材观——“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①
二、由“阵”而“通”,颇有深意。
“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地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两次描写,间隔时间很短,但措辞却由“一阵”而“一通”。显然,后者咳嗽的时间更长,也更为艰难。作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两次写到咳嗽,意在传达:小栓的咳嗽几近持续状态,病情随时恶化。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与小栓的咳嗽相关联。老栓对小栓的嘱咐。
“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地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一个“候”字,既照应了“一通”,也表现出了老栓心思的细腻,父爱的深沉。(人们对老栓的分析大多停留在对他愚昧的批判上,而对此却鲜有提及)。“你不要起来”则进一步写出了老栓对儿子的无限爱怜之情。显然,小栓是“要起来照顾店”的,才会有老栓的阻止。小栓得了不治之症,身体极度虚弱,却还要照顾店,寥寥数语即勾画出了一个孝顺、勤快的年轻人形象!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茶馆谈药一节,驼背五少爷的话也从侧面印证了小栓的勤快。至此,小栓已不再是一个符号、一个道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了。
三、“药”到病重,梦幻破灭
小说第三次描写小栓的咳嗽,是在那个“黑东西”“全在肚里了”之后。“两人(父亲母亲)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这次小栓的咳嗽,既有生理的原因,更有心理的原因。他脆弱的生命承受不了父母“要取出什么”的沉重,“便禁不住咳嗽起来”。相较于前两次,这一次,多了动作——“按着胸膛”,病人只有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才会用手去“按”疼痛的部位,无疑,这一次的咳嗽比前两次更剧烈!
“药”已被吃,咳嗽加剧,可谓“立竿见影”,“药”的功效被彻底否定!
声声咳嗽,痛在小栓的身,却抽打着老栓夫妇的心,击碎了他们荒唐而善良的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