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全套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9/30 10:21:0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0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100字。《新闻阅读与实践》全套教案,资源稀缺,这是我从多处网页搜集汇编而成,并添加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新闻阅读与实践》全套教案
  编者:刘素华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
  2、了解新闻的采写过程以及构成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
  3、初步了解客观报道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客观评判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的能力。
  4、了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报道新闻方面的不同特点,学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阅读不同媒介的新闻。
  【教学重点】
  新闻的要素、特点和构成。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新闻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闻的“六位侍者”
  新闻的定义:经过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
  【定义的四层含义】
  1、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
  2、是新近发生的事
  3、是真正发生过的事
  4、本来的“原料”是信息
  【新闻的要素】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的“六位侍者”: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典型实例】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找出下面新闻的导语: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儒学飞人>
  教学指导
  一、 课文综述
  陈祖芬是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主要关注知识分子问题和改革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为陈祖芬赢得了文坛的好评。她从80年代至今二十多年间不断进行创作,几乎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创作历程贯穿新时期报告文学历史的作家。课文就节选自陈祖芬在2000年之后发表的新作品。
  课文的主人公是旅美华人学者杜维明教授。作品循着主人公在世界范围内讲授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展开了多个角度的叙述,分别涉及杜维明教授的学术生活、日常家庭生活、他所处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课文对杜维明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品格进行了塑造,并在内容中融入了较为丰富的背景知识,如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机遇和问题,美国高校教育中有关中国文化的相关规定与制度等等。
  课文按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哈佛,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在描述杜维明先生的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时,分别涉及到“课间”“课上”“课后”三个方面的内容。“课间”主要是杜维明乘飞机到各地讲学的情形,内容是主人公如何奔波劳碌,与时间赛跑;“课上”主要描述他授课时的风采和课堂气氛,并在其中穿插了对美国高校教育的简单介绍,这一内容是课文第一部分的重点;“课后”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和自己的博士生之间的讨论,引出他的治学态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