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课件、教学案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配套教案约1410字。
《商山早行》教案温庭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商山早行》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作者所表现的羁旅乡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1、指名学生背诵《九日齐山登高》《无题》。
二、新授25’
(一)简介作者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鼻祖。
(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三)检查自学成果。
1、给下列词语注音
①铎②槲
③枳④凫
2、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诗。
(四)分析鉴赏
1、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是怎样扣住题目中的“早”来写的?
“悲故乡”三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投影示:
①叙述早行起程的、和。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此处足见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②点出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能眠、思乡之情折磨而造成的内心痛苦。
(2)分析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投影示:
①三、四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早行图?
三四句写诗人初离驿站时所见: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②这两句诗是怎样扣住“早”来写景抒情的?
诗人抓住山区早行的特点,选取特征性的景物,用十个名词写鸡鸣、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有、有、有,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这是诗人直写所见,描写寒冷清晨诗人早行的情景,画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