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初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2260字。
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4、5、14、15、19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主题研学活动,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小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下图是小雨展示 “和”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和”字最初写作“龢”其字形由表示乐器的“龠”(指排箫,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和表示声符的“禾”组成。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
【答案】不同乐器声音协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本义推测。
从甲骨文“和(龢)”的构成看,它由代表排箫的“龠”(乐器)与表声符的“禾”组成。排箫是多管乐器,要发出和谐悦耳声音,需各竹管音调协调。所以,依据字形中乐器元素及发声原理,可推测“和”本义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互协调,形成和谐之音,体现古人对音律和谐的认知。
2. 小雯想贴一副含有“和”字的对联在教室门口,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对联,填写在正确的位置。
德才 求知路 兼修
共进 立志高 和融
【答案】上联:和融共进求知路 下联:德才兼修立志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词性与结构:“和融共进”对“德才兼修”,皆为主谓结构短语,动作与品质追求对应;三字短语“求知路”对“立志高”,求学路径与志向高度呼应。
平仄规则:“路”是四声,仄声,应放在上联,“高”为一声,平声,应放在下联,符合“仄起平收”要求。
张贴习惯:传统上联贴右侧(②处),下联贴左侧(①处),这样契合文化传承,展现教室“以和为贵、修德求知”氛围。
因此,上联:和融共进求知路 下联:德才兼修立志高
3. 为了激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小雨同学制作了一幅海报,请你为海报写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标题需要紧扣“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热情”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两个关键要点。语言要简洁明了,具有吸引力。
示例一:《探秘自然,共筑和谐家园》理由:“探秘自然”直接体现了激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意图,“共筑和谐家园”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共同构建美好的家园,很好地涵盖了海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的主旨。
示例二:《开启自然探秘之旅,绘就人自然共生画卷》理由:“开启自然探秘之旅”能激发读者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绘就人自然共生画卷”形象地表达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富有画面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开放性试题,这幅图片以双手托举地球的形态为主体框架,融入丰富自然元素,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答时,需紧扣“激发探索自然热情、倡导和谐共生”核心,用简洁且有吸引力的表述,关联海报画面(人与自然元素),从引发探索欲、凸显共生理念角度构思。
示例:《携手探秘自然,共赴和谐共生之约》
理由:“携手探秘自然”呼应激发探索热情,营造共同行动氛围;“共赴和谐共生之约”紧扣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赴约”赋予行动浪漫与使命感,贴合海报传递的文化倡导,易唤起读者参与感。
4.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的“和”字均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核心思想。
B. 社戏和民歌“信天游”都带有陕北地方风情。
C.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 《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大道之行也》就是选自其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