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910字。
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浏览词典、泛舟辞海、游弋碑林,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人沉迷其中。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 ① 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中华文化长河 ②、浩浩汤汤,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句句相扣、字字相连,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结成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纽带。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尖去飞扬,从不踌chú( 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泱泱( ) (2)踌chú(
2.根据上文语意,分别填入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词语选项是()(2分)
A.①特立独行②历史悠久
B.①特立独行②源远流长
c.①别出心裁②源远流长
D.①别出心裁②历史悠久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
B.浏览词典、泛舟辞海、游弋碑林,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人沉迷其中。
C.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
D.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句句相扣、字字相连,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结成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纽带。
4.根据语境,保持本体不变,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仿写。(2分)
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名句。(7分)
(1)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 。(《诗经??关雎》)
(2) ,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宦官及其爪牙仗势凌人、蛮横无礼的句子是:
“ , ”。
(4)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作者心境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字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不以千里称也(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 )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抨击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抒发不平之鸣。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明“其(统治者)真不知马(人才)”。
C.选文使用“直称”“暗称”等方式,多次提到“千里马”,表达效果独特,不显啰嗦。
D.选文开头两句提出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再逐一正面论证,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结。
9.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3分)
10.请你在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谈谈要具有怎样的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千里马”。(2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