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735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2分。
晨晨在学习过《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祝福》之后,对小说这一文体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学习小说艺术,老师给了他一篇专业论文的节选(材料一)。请跟随他进行阅读并完成后面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一篇或一部小说思想艺术上的高低、得失,其衡量的标准、尺度,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如表现现实、历史的广度、深度;故事情节是否独特、引人;揭示社会人生问题的深浅、新旧,还有一条是:有没有创造出鲜活、独特、纯熟的人物形象。这最后一条,既是衡量小说的尺度,更是小说的一个准则。一部小说,不可能达到所有的艺术标准,符合几条也可以成为优秀作品,但对人物形象的要求却是不变的、必须的。当然,这是对纯小说或高雅小说的一种“苛求”,对通俗小说、类型小说则可另作别论。
②新时期以来四十多年的小说发展,探索突进,沉浮起伏,是最有建树和实力的一种文体。创作产量,作家阵容,文学积累,今天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小说的内容、思想和艺术上,亦有不断的拓展和提升。但在小说文体的内在构成中,人物形象却成为一个凸显的难点、盲点、弱点。这一问题1990年代就已出现,但迄今未能“突围”与解决。我们在林林总总的小说文本中,很难看到那种突出而有力的人物形象,看到的往往是影子、碎片、木偶似的人物形象。小说越来越向故事倾斜,出现某种通俗化倾向;小说的思想内涵受到削弱,那种形而上的思想被排斥;小说的审美境界遭遇冲击,失去了让人想象、创造的艺术空间。
③在小说的“人物、故事、环境”三大元素中,“人物”是第一要素、决定性要素。这是小说与故事的首要区别,是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根本分野。小说的人物中心论与“文学是人学”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文学是人学的内涵,指的是文学展示的是人的生存与实践,表现的是人的言行与精神,研究的是人的现实与历史乃至未来。中外古今的优秀文学,概莫能外。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中指出:“我们说过,在文学领域内,一切都决定于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真正的艺术家决不把他的人物当做工具,当傀儡,而是把他当成一个和他自己一样的有着一定的思想感情、有着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的。”这里他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中心目的,是人的真理,是人与时代、社会和阶级(阶层)的关系。时间已然过去六十多年,但这些论述历久弥新。
④在1990年代之后的文学发展中,小说在回归写实主义、走向多元共存的态势下,其本质特征、创作方法和叙事形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微妙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是人物观念与人物形象。如1990年代初期,王安忆在她的《我的“四不”原则》中,宣示了她新的小说观念“四不要”,即小说创作“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不要材料太多”“不要语言的风格化”“不要独特性”。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中的人物,其实作家并没有轻视或者否定人物形象,只是认为个性化、特殊化人物是有缺陷和问题的,而应当突出人物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如人性、人格与命运等。新世纪之后,阎连科发表了他的“神实主义”宣言,提出了现实的真实与精神的真实的尖锐问题。他认为,人物的性格、言行等是一种表面的甚至虚幻的现象,而人物的灵魂、精神才是更本真、深层的存在。李洱在人物塑造上有独辟蹊径的追求,他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说:“现在的小说,不再是塑造人物,而是用质疑的目光去‘写人物’:通过一个普通的人的观察和描写,来写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写出他微薄的希望,他在尘世中的无奈、绝望。”这里他强调的是写人物的生存与精神困境,现代人一种普遍性、宿命性状态。
1.晨晨读完材料一去寻找原文,翻开选文所在期刊目录(材料二),确定原文标题应是(______)
A. 《1950年代的文学宣传》 B.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学里》
C. 《人物形象塑造的“突围”与路径》 D. 《一个春天的童话》
2.晨晨想通过论文关键词来准确定位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核心议题,他最不可能看到的关键词是(______)
A. 人物形象 B. 小说主体性 C. 突围路径 D. 当代文学
3.对材料一中各家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钱谷融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相对于作者有其独立性。
B. 王安忆认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对小说而言毫无意义。
C. 阎连科的“神实主义”放弃了对于人物性格的要求。
D. 李洱提倡以质疑精神突破传统理论对于写作的束缚。
4.能够依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______)
A. 对于小说而言,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
B. 通俗小说往往故事性强,思想贫弱,想象力不足。
C. “文学是人学”奠定了小说人物中心论的理论基础。
D. 要建构起新的小说人物理论需要去市场化、科技化。
5.晨晨读到李洱的观点时想到了鲁迅的《祝福》,不禁赞叹鲁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具有远超其时代的现代性。请结合第④段画线句,与《祝福》中“我”的形象,分析其赞叹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雪橇犬灰娃
周蓬桦
①在热炕上睡了一个长觉,睡到自然醒,伸了个舒服的懒腰,而乌力早已起床,牵着他养的雪橇犬到河边溜达去了。远远地,能听到乌力呵斥狗的声音:“嗨!哪儿去——回来!”透过木窗棂,可以看见那只名叫“灰娃”的白花雪橇犬在雪地上撒欢,倚着一株岳桦树捋毛蹭痒,一会儿又一溜小跑,在结冰的河湾留下一串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