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解析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 8:21: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7 总计:1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280字。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语言学习关键期,指人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学习最为容易;过了这个阶段,语言学习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大量研究证实,语言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关键期,但对关键期的起止时间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研究认为语言学习关键期是从2岁到青春期;有研究认为是从6岁开始,到青春期结束;有研究认为5岁是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期,关键期到9岁结束……尽管意见不一致,但普遍的共识是,语言学习关键期一般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其中1—5岁最为关键。在关键期内,通过接触自然语言环境以及与语言环境的互动,儿童会自然学会语言;错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关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有一些实验证据提供了支持。在由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病例中,儿童失语者较成人失语者语言恢复的速度要快、程度要高,更有可能完全恢复。在儿童出生后的两年内,大脑两半球发展语言的潜力是均等的,由任何半球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都可由未损伤半球的功能来弥补。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到青春期之后这种偏侧化基本完成。
  另有研究发现,有些从小被剥夺语言环境的儿童,大脑并没有损伤,即使后来接受专门的语言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也远比同龄儿童差,语言发展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如从小被狼养大的小孩,被称为“狼孩”,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在儿童期被剥夺了语言学习环境,直至青春期才回归人类社会开始学习语言,但无法达到正常母语者水平。
  另有研究发现,有些从小被剥夺语言环境的儿童,大脑并没有损伤,即使后来接受专门的语言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也远比同龄儿童差,语言发展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如从小被狼养大的小孩,被称为“狼孩”,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在儿童期被剥夺了语言学习环境,直至青春期才回归人类社会开始学习语言,但无法达到正常母语者水平。
  与母语学习相比,对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认识较为复杂。学习者8岁前第二语言的学习成绩最好,过了这一年龄,并不是语言学习不可能,只是学习效果不如关键期内好。如6岁前到达美国的古巴移民,发音与美国人接近的占71%;而13岁后到美国的,发音与美国人接近的仅占17%。不过,也有研
  (取材于陈宝国、姜孟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关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与作用,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解释。
  脑神经研究认为,人脑中天生具有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这些神经组织接受到了外界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其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完备的语言能力也得以发展起来;反之,其功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语言能力也难以发展。青春期之后,语言学习能力降低,可能与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的功能降低有关,因而学习效率会受到影响。
  (取材于刘振前、姜孟、李甦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学习关键期是指一个特定时间段。 B.语言学习关键期会影响语言学习效率。
  C.人脑的语言功能一般偏侧化于右半球。 D.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有关键期尚存争议。
  2.根据材料一,下列情况不支持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的一项是(3分)(   )
  A.大脑受伤程度相同的父子,父亲比6岁的儿子恢复说话能力更晚。
  B.50岁开始学外语的王先生,一年以后就可以流利地和外国人对话。
  C.3岁来中国定居的外国小孩,5岁时汉语说得跟中国小孩一样地道。
  D.青春期后回归人类社会的“狼孩”,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正常人水平。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或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能促使语言能力渐趋完备。 B.普遍语法的作用时间与语言学习关键期相契合。
  C.认知能力的成熟与否影响语言学习。 D.短时记忆容量与信息加工没有关系。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与学习效率无关。 B.“狼孩”的大脑中不存在普遍语法。
  C.语言学习的效果受短时记忆容量影响。 D.“机遇窗口”不受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别谈谈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对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有何启示,并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士容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1】,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吓,执固勇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弃。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诈,宽裕不訾【2】]而中心甚厉【3】,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相者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夫骥骜【4】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
  答案解析
  1~5.【答案】C、B、D、C、母语学习启示:必须把握0-5岁关键期接触自然语言环境,否则可能导致语言能力永久性缺陷。
  依据:①大脑神经可塑性随关键期结束而衰退(材料一、二);
  ②先天语言机制(普遍语法)在关键期后失效(材料二);
  ③“狼孩”案例证明错过关键期后语言能力不可逆(材料一)。
  第二语言学习启示:早期学习(8岁前)更易达到母语水平,但成人仍可通过认知策略高效学习,且词汇积累终身可行。
  依据:①27.5岁前的“机遇窗口”提供接近母语的可能性(材料二);
  ②社会输入、学习方法等非生物因素可弥补年龄劣势(材料一);
  ③儿童凭直觉习得,成人擅系统学习,各有优势(材料二)
  【解析】(1)C.“右半球”错误。材料一明确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
  故选:C。
  (2)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强调在关键期内学习效率高,错过关键期效率降低。
  A.正确。儿子(6岁,处于关键期内)比父亲恢复说话能力快,支持了儿童在关键期内语言恢复能力更强的观点。
  B.错误。50岁开始学外语一年后能流利对话,体现了晚学者也能成功,与关键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