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1630字。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4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①太行山如一位历经苍桑的母亲,默默地哺育着草木,静静地 (赡养/抚养)着山里的 动物。行走在山中,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②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 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 它们 (不仅/不是)为苍山披绿,
(还/就是)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 性和作用 (一 日了然/如数家珍)。黄芩喜欢向阳而生,而且它的生长不择土地, 甲 。 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七、八月份,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根 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乙,不过它散发 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柒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 数落,小柴胡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 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 丙 。仿佛春来它先知,新叶迎春破土,生长 很快,进入夏季,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 花开两三天后,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 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 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③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 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 ……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啸育 (pū) 摇曳(yè) 精神焕发
B. 搅 拌 根茎(jing) 如饮佳酿
C. 散 发 (sàn) 田埂 历经苍桑
D.应 答 (yìng) 暴露 (lòu) 香气四溢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 目了然
如数家珍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
②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
③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山无声”“向阳而生”“格外娇嫩”“春生夏长”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白己的名字。”这句话的主干是:每一株草有名字。
C. 第②段中的“救命草”加引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表明草木对山里人的重要性。
D. 文中画线句中的“晴朗”“用”“镰刀”“晾晒”,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 词。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石”“斗”,都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B. “而立”“不惑”“知天命”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和50岁。
C.《 诗经》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指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是指民歌民谣,“颂”是指祭祀乐歌。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其中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二、(9分)
班级开展以“家有佳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