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430字。
湖南省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时量 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树人学校九年级(1)班开展以“诗画潇湘,大美湖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湖湘山水】
小潇同学草拟了一段有关湖湘山水的文字,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张家界如诗如画,尤如人间仙境。这里有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的群山,姿态各异的碧水,郁郁葱葱的森林,形状奇特怪异的岩石,鬼斧神功的溶洞……张家界成为湖南全域旅游的龙头。①崀山、莽山、洞庭湖、东江湖等名山名湖密集,②沿张家界前往大湘西旅游廊道,③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遗迹荟萃,④一颗颗璀璨的山水明珠擦亮了潇湘山水名片。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同学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 ” “ ”;他将“廊”字读成了“kuò”,该字应读作“ ”。 (3分)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 ” “ ”。 (2分)
3.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①②③句顺序有些混乱,你认为语意最连贯的排列是 (3分)
A.①③② B. 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感受湖湘文化】
4.小湘同学设计了四块有关“湖湘文化”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内容,其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分)
5.小语同学提供了一张图片(见下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围绕“湖湘文化与科技融合”写一段宣传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6.下面是三位同学关于湖湘文化精神的讨论,请你用古诗文补全对话。 (5分)
小潇:杜甫虽然没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但仍渴望“(1) ”,我认为他的这种济世情怀与湖湘精神是相通的。
小湘:“(2) , 。”范仲淹将个人忧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湖湘精神是否也包含了这种心忧天下的精神呢?
小语:是的。我认为“(3) , ”中体现的勇往直前精神,同样是广大湖湘人所推崇的。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东风何以是春风
朱美禄
歌咏春天, 自然少不了对春风的关注。而春风这个概念,古人有多种多样的表述。
撮其大要, 可以直接写成“春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以诗意地写成“杨柳风”,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可以写成“惠风”,如“芳菲满郊甸, 惠风生兰薄”;还可以写成“阳风”,如“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但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文人常以“东风”来指代春风。如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张栻《立春偶成》: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披文入情,读者不难发现,这些诗歌中的东风并不是一个风向概念,其所指正是春风。这些诗歌的作者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他们对东风的理解却高度一致,可见古代文人对“东风就是春风”的认知具有普遍性。
东风何以是春风,首先与自然因素有关。根据气象学的解释,空气中气压是不均衡的,空气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风。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受行星风系与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每年春天,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中国陆地上的冷高压持续降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在气压梯度力驱动下便形成了东南季风。中国大陆东部海岸线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使得春天的东南季风在地面上转变为偏东风。由于东风吹拂的时间是春天,所以人们将二者统一起来,赋予了东风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