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押题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3 20:48:4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170字。

  2025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押题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乘着时尚审美国潮风和文学经典改编热,以《红楼梦》为题的舞台剧作品高密度涌现。越剧《我的大观园》离形得似,超越当下戏曲舞台呈现的定式,去捕捉戏曲内在的精神气韵,以现代科技手段和当代审美取向在更高层次上还原戏曲舞台的本体特质。导演徐俊在二度创作中突破镜框舞台、写实技法的束缚,拓展戏曲舞台样式:一方面利用音乐剧常用的大体量、现代化、高效率的机械舞台,提供立体多维的戏剧表演空间;另一方面这样新质高科技的舞台却是极简的象征式、意象化的写意舞台空间,除了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层层台阶,并无累赘之物。在多媒体影像的配合下,这样一组大体量的机械舞台可迅速地幻化成华美多姿的大观园,成为亭台楼阁,可以是怡红院,可以是潇湘馆,可以是贾家私塾,甚至成为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
  极为繁复精准的机械结构和无尽简洁的视觉空间,越剧《我的大观园》借由全新的演艺空间去无限还原戏曲舞台传统的一桌两椅,拓展了新演艺时代戏曲舞台的演艺样式,为重塑戏曲舞台的流动时空提供了基础。作为整体性的交流系统,剧场这一演艺空间是复杂而多维度的。当下的戏曲也和其他剧场艺术一同正在经历“后戏剧剧场”的转变,文本、舞台美术、音响音乐、演员身体等剧场艺术各种手段的独立性及其平等关系被一再强调。《我的大观园》演出的物理空间,这看似“空荡的舞台”实际上是为戏曲舞台提供了无限潜能。
  戏曲现代转型的百年间,从写实话剧、西方现代派戏剧中横向借鉴,使得舞台呈现日益写实化,与戏曲自由写意的审美传统相背离。《我的大观园》独具的当代意识、自由时空,伴随着宝玉追忆似水年华时意识流动,舞台上的时间和空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客观自然时空,而是随舞台人物的表演而随时随地变换的主观想象的时空。剧中,宝玉要回到过去、回到大观园,只需由十二名年少俊美的小黄门以盛
  (摘编自罗丽《越剧<我的大观园>:对话文学经典,更新演艺观念》)
  材料二:
  戏曲舞台何以呈现这种独特样貌?何以有如此独特的舞台原则和舞台方法?戏曲观众何以欣赏这种“空”舞台上的“弄虚作假”,而获得审美的愉悦?这些问题必须到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答案。
  传统哲学的宇宙观已经渗透在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长远而稳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如果从传统哲学以及由此引申的传统美学的视角来看,或许更能窥见戏曲之美的奥秘。在不设实景的“空”舞台上,置以符号化的“一桌二椅”。以演员象征虚拟的表演,表现时间与空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戏曲学界把这种美学实践归称为“意象”。
  中华意象美学的源头始自《周易》的意象学说,其基本方法是“立象以尽意”,意思就是“象”(八卦符号)是用来存“意”的方式和手段。有人认为在得到“意”之后,就不必拘泥、执着“象”了,这种认识后来被引申到艺术理论中,直接影响中国传统美学的“形”与“神”这一对范畴。中国传统美学是重神的,这种倾向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越来越鲜明。中唐以前,中国的画家、文学家主张“以形写神”。
  中唐以后,则发展而提倡“离形得似”了。戏曲舞台上的“以形写神”其实就是“立象尽意”,最佳例证就是“亮相”。在戏曲表演中,常常会看到角色适时地选择一个漂亮的角度,将曼妙的身段骤然煞住。如京剧《连环套》中窦尔敦的亮相是撩袍抓袖,表现草莽英雄的稳练雄健。戏曲舞台上的“离形得似”就是“忘象得意”,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虚拟象征的表演。例如,演员舞动马鞭出场,就是离真马之形,得骑马之似。欣赏者就是忘真马之象,得骑马之意了。这种“忘象得意”的美学追求,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即如骑马,元代杂剧表演骑马,是踏“竹马”上场的。到后来就放弃了“马形”,化生出挥动马鞭的出场。不管是“以形写神”也好,“离形得似”也好,大至舞台环境描绘,小至每一个动作,都是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创造成果,是有着生活依据的。
  (摘编自周育德《意象:戏曲的美学寻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剧《我的大观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写意舞台设计,既保留了戏曲传统的“一桌两椅”美学,又拓展了舞台的时空表现力。
  B.《我的大观园》中宝玉挨打的情节通过演员翻滚台阶的表演来呈现,舍弃了所有的辅助手段,是“忘象得意”的典型表现。
  C.戏曲舞台的“一桌两椅”和虚拟表演是“立象以尽意”的具体实践,它们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
  D.元代杂剧表演骑马时使用“竹马”,到后来演变为挥动马鞭,这一变化体现了戏曲美学从“以形写神”到“离形得似”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子越剧追求脱俗表达与唯美的舞台呈现,这种审美风尚已演变成不可忽视的经济势力,这是赢得观众的根本原因。
  B.《我的大观园》舍弃尾声“归彼大荒山”,导致其艺术意蕴大打折扣,但仍旧不失为以当代意识重写红楼故事的典范。
  C.“空”舞台上的“弄虚作假”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学说的表现,观众可通过想象填补舞台空白,获得审美愉悦。
  D.中唐以后的艺术理论主张“离形得似”,这意味着要求艺术创作需要彻底脱离“形”的束缚,追求纯粹的神似。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离形得似”美学原则的一项是(3分)
  A.越剧《我的大观园》以小黄门的盛装舞步象征宝玉回到大观园的时空转换。
  B.京剧《连环套》中窦尔敦撩袍抓袖的亮相动作,表现其稳练雄健的气质。
  C.元代杂剧《汉宫秋》中演员以脚踏“竹马”上场的形式表演骑马场景。
  D.话剧《雷雨》通过在舞台上布置实物,真实还原周家客厅的压抑氛围。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5.材料二认为戏曲美学需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答案。请结合两则文本,谈谈《我的大观园》如何体现传统哲学“立象尽意”与“离形得似”的思想。(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名字和名字在一起
  沈轶伦
  (1)北方的树真高啊。白杨成列出现,一高高出三十来米。当风吹动叶片,哗啦啦响成一片,像走在湍急的河边。叶子正面绿,翻面白,摇曳时,瞬息间千百种排列组合变幻,将照射下来的阳光分解又重构,闪烁如粼粼波光。我在秋天来到北京,从宿舍往南,走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沿着老护城河散步,也倾听千万片树叶波动的声响。
  (2)元大都城垣土壕遗址如今最高处十余米,宽逾30米,若无红线圈起“爱护文物”“禁止入内”标志,肉眼很难识别这些平平无奇的土坡,与马可波罗笔下那个繁华城市的宏伟城墙有关。1368年,元大都被攻克,北城墙向南缩约五里后另筑新墙,由此北京城的北界被重新定义。留下的土墙没有被铲平,是自然而然地,颓寂了下来,天长地久,生出草和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