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900字。
2025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提示,补全表格内容。
中国人的智慧往往zhāng(1)显在继往开来的创新上。智能机器人在春晚舞台灵动起舞,灵活机器狗负重登顶泰山——这些AI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其背后蕴含着中华文明独特的认识理论体系。以“知”奠基,用“智”升华,立“志”定向,学以“致”用。这些四字箴(2)言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深邃的智慧之源。(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相关汉字 字义理解 关联思考
“智”为“知”的后起字,“知”从矢(箭)、从口,对熟识的事物像箭似的脱口而出,表示懂得、知道。 古人云:“智由知生,知由学得。”我们应学习宋濂的“以中有足乐者,(3)”这种以苦为乐的生活智慧。
智(知)
“志”,形声字,金文上半部分为“之”,表示读音;下半部分是“心”,心之所向,即(4)之意。 古人治学最重立志,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非学无以广才,(5)。”
“致”,从人、至声。从人,与人的行为有关;至声,声兼义,表示到达,推测其本义为(6)。 致远,也是古人修身养性的永恒追求。欲致远者,需秉持“(7),归去,(8)”的从容气度。(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二、名句名篇默写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中国人的智慧还闪耀于瑰丽浪漫的想象中。那“大漠孤烟直,(1)”(王维《使至塞上》),勾勒出边塞天地间的雄浑气韵;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3)”(曹操《观沧海》),展现了吞吐日月的阔大情怀;更有“(4),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凛冽朔风化作朵朵烂漫春光……中国人以心灵映照天地,用想象重塑山河,凝聚成璀璨耀眼的一束光,贯古通今。
三、名著阅读
3.中国人的智慧还蕴藏在经典形象的塑造上。请参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和主要内容,为人物创写一句经典台词,并简要阐述理由。
示例: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黑神话•悟空》《悟空》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
A.鲁迅《朝花夕拾》 B.林冲《水浒传》 C.江姐《红岩》
四、现代文阅读
风或许知道
刘博文
①驮着大后备厢的陈小朵,穿梭于古城的逼仄巷弄中,头盔下的那张面庞已被汗水充分浸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