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15 20:11: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7 总计:1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990字。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心学发端于先秦的孟子,成就于明代的王阳明。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此论证道德的根据在人心。王阳明认为,“心”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heart是指“心脏”,mind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后者是心理学的对象。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些“不忍人之心”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它们是哲学、宗教、艺术的对象。凡以之为对象的哲学学说,便可称为心学。因此,心学不是心脏学,也不是心理学。
  王阳明年少时,朱熹的“格物之学”行于天下。想要学做圣人的王阳明认真地走了朱熹所指点的路,例如取竹而格,以为其中必具至理,然久思无得,终于发现在如此“格物”的功夫之中,“物之理”与“吾之心”终究还是两样不同的东西。三十七岁时,他在贵州龙场顿悟:真理不在外物之中,原在吾心之中,这叫“吾性自足”。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恰如孟子所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英大焉。”
  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第一命题。这样,他就把朱熹学说的理路颠倒过来了。例如,按照朱熹,须先有孝之理在,人才会有孝亲之心。但按照王阳明,正是因为有孝亲之心,才有了孝之理。
  时下出现的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依阳明心学看,并非“理”之不彰,而是“心”之亡失。所谓心之亡失,是指人的生命情感偏离其本真之存在,是动于欲,蔽于私。那么,什么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再以孝亲之心来说。孝亲之心源于何处?源于我们对父母所给予的关爱和恩典的亲身感受。对此被真切感受到的恩典,若不回报,会怎样呢?只一句话:心不安。正因为如此,孔子在《论语》中处处都是用“心安与否”来指点什么是“仁”。可见“仁”不是一个用理智来把握的概念,它不是概念,它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
  心不安是有“声音”的,这“声音”便是良知的呼声。全部阳明心学就是引领我们去听到这个来自心的呼声。因此,阳明心学可概括为三个字:“致良知”。
  良知不是头脑中本有的先验知识,而是“天理昭明灵觉处”,也就是说,它是我们的心本所具备的活生生的德性。脱离这个“心之德性”的天理,就是僵死的教条。
  (摘编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王阳明在《孟子》里找到了“良知”二字,认为“良知”就是“知”和“行”的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只要人人抹去了遮蔽在良知上的那层壁障,就能致良知了。他建立了“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功夫”的路径,贯通了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心学体系愈加完善。这一年,他已近知天命之年。
  晚年,王阳明又对四句教的宗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此后广为人知,是阳明心学的不二法门。不管本性上是利根还是钝根,方式上是渐修还是顿悟,人人据此皆有入门之径。这一年,他已56岁,距离开人世只有两年。
  人生要读王阳明。因为你我在这纷杂世界里,懂了心学,更容易守住本心,懂得宁静,解除困惑,破除心中贼。学其“知行合一”,能让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不相分离,既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也在事上磨炼,在实践上下功夫;学其“良知之学”,就是从良知出发,努力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或许,我们还要记得,他曾经和我们一样普通,到五岁才开始说话,进士两次落榜,最后却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这既是其心学实战成功的最佳例证,也是给我们人生之路的最好启迪。
  (摘编自“浙江宣传”《平视阳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阳明心学以“心”为对象,是在孟子“不忍人之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哲学。
  B.王阳明通过否定朱熹向外求真理的“格物之学”,来倡导“知行合一”的主张。
  C.王阳明认为人心不能脱离每个个体所本有的德性,否则天理就会僵化成为教条。
  D.王阳明的四句教是普适的,不管人本身悟性如何,也不管他采用何种修行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阳明的龙场顿悟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的思想一致,由此可见阳明心学对孟子学说的传承。
  B.时下一些丑恶社会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欲望的促动和私心对人心的遮蔽,使生命情感本真丢失。
  C.今日中国经济繁荣却民风不古,重利轻义,无视荣辱,所以我们必须以阳明心学来重建社会信任。
  D.王阳明既是超凡圣人,让我们崇拜仰望;也是普通之人,我们可以平视他,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3.下列选项符合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一项是(3分)
  A.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当以致知为先。
  B.知识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知识的检验。
  C.知识和行动相结合,能战胜人类已知的任何逆境。
  D.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体??死神永生(节选)
  刘慈欣
  (面对整个太阳系将变为二维世界的绝境,程心和AA来到罗辑所在的保留着人类文明的冥王星。)
  隧洞坡道上,站着一位老者,在昏暗的灯光中,他那长长的白发和白须在低重力下飘散开来,像是自己发光似的。他穿着一件中式白色长衫,拄着一根拐杖、背有些驼,但说话声音很响亮。
  “存储器,特别是我们的光盘,如果用特殊金属材料制造,能可靠地保存信息十万年。但这些都不如印刷品,质量好的印刷品,用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只是这就到极限了……我们向政府汇报说,按现有的技术,把10G的图形图像信息和1G的文字信息保存十亿年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