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4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9 21:10: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0 总计:2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10字。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4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应认真核对答题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下述良好的现实条件保障下,我们对未来的黄河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其一,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黄河下游基本实现了安流。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带来的极端水沙条件,相关部门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应对策略研究,相信我国有能力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水沙问题,保证流域安全。其二,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水土侵蚀和流域产沙有效降低,后续进一步开展的流域综合治理,将有利于悬河问题的解决,保障下游河道稳定和健康发展。其三,环境保护和全流域的综合开发。黄河流域已有几十座水电站投入使用,通过上下游的科学调度可实现发电、防洪、水土保持等综合效益。未来水土风光联合发展的趋势下,流域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其四,新形势下的新技术、新产业、新资源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下,黄河流域传统能源行业向新能源行业革命势不可挡。在此过程中新技术、新产业、新资源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其五,历史人文资源的价值。历史人文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伴随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活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预见,黄河流域在未来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历史人文资源将起到更大的作用。总而言之,正如对待我们古老的文明一样,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相信,黄河文明必将随着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得到繁荣兴盛。
  (摘编自张楚汉《黄河九篇》)
  材料二:
  随着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我国精神和物质的财富和力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黄河可能遭遇到的天灾人祸,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河下游两岸1350千米的大堤已经做过多次全面加高培厚,在河南和山东境内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水库两个滞洪区,还在北岸齐河县和南岸垦利区展宽了堤距,对防止凌汛时出现冰坝危及堤防,保卫济南市和胜利油田的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与治沟并举的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末,黄土区水土保持一级区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共44101平方千米;水土保持林包括乔木林35577平方千米,灌木林39432平方千米。同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共有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5655座,总库容57亿立方米,已淤库容23.47亿立方米。一些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输入黄河的泥沙逐步减少,近年已基本得到控制。
  在黄河干流上于1957年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580亿立方米。修建引水工程4500余处,提水工程2.9万处;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
  (摘编自葛剑雄《黄河万古流》)
  材料三:
  当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古老黄河,一条奔涌在数字空间的“黄河”诞生了。数字孪生黄河是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对自然水体可视化展现,并对工程调度和运动规律进行智能化模拟和前瞻性预演。
  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基础是算据。相关单位广泛运用卫星遥感、无人船图像快速采集等技术,全方位收集黄河流域的水文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实现从数到图的转化,构建三维立体场景。比如,建成了陕西潼关至黄河入海口1100多千米L2级数据底板,搭建起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马渡段、济南段等典型三维场景,把1.68万座中型以上淤地坝、1万个取水口信息纳入系统。
  建设数字孪生黄河,重点在算法。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降雨径流模型基本完成改造,预报精度提升5%;开展黄河中游典型区洪水智能预报技术研究,建立黄河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一系列数字模型建设取得突破,大数据“跑”起来,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深度关联互动。
  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关键靠算力。算力突破,不断提高数字孪生黄河运行效率。当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持续升级黄河数据中心、黄河超算中心,为巨量数据的储存、传输和运算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摘编自王浩《科技赋能守护母亲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游水土保持成效显著的当下,影响着下游河道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悬河问题,是黄河流域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B.黄河下游全面加高培厚两岸大堤,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安全状况和生产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C.三门峡大坝及后续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有效减少河道淤积,还在防凌、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推动沿黄地区经济发展。
  D.陕西潼关至黄河入海口流域搭建的数个典型三维场景,实现了从数到图的转化,是我们建设数字孪生黄河的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水土风光联合发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发挥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
  B.材料二列举的水土保持数据,可佐证材料一中“黄河中游治理成效显著”的结论。
  C.虽已有较完备的管理体系,但如遭遇特大洪水,黄河中游仍可能会形成大规模灾害。
  D.数字模型建设的突破,能深化虚拟与现实的关联互动,提高数字孪生黄河运行效率。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宏观视角概述了黄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条件,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B.材料二列举了开辟滞洪区等案例,指出传统治黄技术的局限,呼吁采用新技术。
  C.材料二运用大量精确的数据,展现了黄河水利建设的成就,强化了论证的科学性。
  D.材料三“基础是”“重点在”“关键靠”等语句,使论述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论及黄河治理的策略,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5. “黄河治理成果展”共设计“传统智慧??现代科技??未来愿景”三个展区。请依据三则材料,为每个展区推荐一项代表性成果,并说明推荐理由。  (6分)
  展区 代表性成果 推荐理由
  传统智慧 ① ②
  现代科技 ③ ④
  未来愿景 ⑤ ⑥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早晨六点钟  刘白羽
  南方的雨季开始了,向最后一条省界追击敌人的部队,已经两日夜没有睡眠,今天天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全部宿营后,营长沈贵良巡视了一周,最后钻进了他自己那间油布搭的“小房”。油布上唰唰响着雨声。
  这时,有一个人在外面唧咕唧咕地走过去又走过来。沈贵良一骨碌爬起来,他听出那是师长的声音,他走出去敬礼。
  师长这样兴奋、快乐,拉了沈贵良的手说:
  “走!你去听一听,听一下也好啊,这是什么声音!”
  营长不知做什么,只有跟他走,走进旁边一片树林里的小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