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高一年级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750字。
2024-2025学年(下)高一年级开学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研范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要求相适应。传统科研范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经验范式,主要是通过实验描述自然现象;第二阶段为理论范式,主要通过模型或归纳法进行科学研究;第三阶段为计算范式,是指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来解决各个学科中的问题;第四阶段为数据范式,也称数据密集型科学,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从而得到结论。科研范式发生变革时新旧范式更迭,从而推动科学理论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范式的转换往往伴随着科学革命,即科学技术的核心理论发生全局性、根本性、颠覆性的深刻变革。新的概念、理论取代原有的概念和理论,用来指导科学实践,进而引发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性改变。
在科学发展的特定时期,通常由一种范式主导。当主导范式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渐积累到引发质变时,新的科研范式呼之欲出,并逐渐取代旧范式。以第四阶段的数据范式为例,在过去十几年间,随着大数据资源的不断增长,数据范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需要求解的科学问题日益复杂,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如数据不确定性问题、数据复杂性问题、数据维度爆炸问题、数据尺度边界问题等,上述困境引发了对科学研究“第五范式”的探索。“第五范式”在数据范式的基础上,引入智能技术,强调人的决策机制与数据分析的融合,将数据科学和计算智能有效结合起来。
数字平台在这一科研范式变革中充当着基石角色。在科研范式由数据范式向“第五范式”的变革过程中,“第五范式”以数据驱动和智能技术驱动为内在特征,对科研数据的归集、治理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数字平台通过对科研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改造,为科研数据的沉淀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是科研范式变革中的助推器。
1963年,普赖斯在其著作《小科学,大科学》中首次提出“大科学”概念来描绘现代科学的规模、投入、成就和影响。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支撑着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构成,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参与的科学共同体众多、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融合明显。因此对科研范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科技创新亟须科研组织模式优化,实现全学科全领域的数据合作,通过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合作,弱化学科边界,促进对海量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形成学科间优势互补,以解决更多复杂的科研问题。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新一轮的范式变革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并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范式,带动科技创新层级和能级的双跃迁,是实现经济社会变革、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新背景新形势下,亟须强化政府的统筹推进作用,重塑科技创新关系;整合社会创新要素资源,重塑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科技创新流程。因此,我们提出“未来实验室”的概念。
未来实验室是指为满足未来智慧时代科研范式变革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的需要,以科技大脑为支撑,以全面承接创新要素资源为路径,以知识图谱、算法模型、计算平台等为核心要素,以领域方向或创新链深度开放协作为手段,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全面融合物理、数字、社会空间的新形态实验室。未来实验室试图解决原有科研组织模式带来的“创新资源整合不够、开放共享不足,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效能不高”等问题,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一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科研范式发生新旧更迭时,科学革命往往也会相伴发生。
B. 普赖斯提出了“大科学”概念,并对科研范式变革提出新要求。
C. 未来实验室并非实体实验室,它让新科研范式的建立更有基础。
D. 如何构建研究与产业双循环的问题,是未来实验室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范式”正逐渐成为当前科研的主导方式,未来当科学研究遇到这一范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会有新的范式出现。
B. 文章表示,在新一轮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时期,我国政府应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助力科技创新范式的构建。
C. 科研领域目前存在创新不足的现象,科技发展面临“卡脖子”等问题,未来实验室建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D. 未来实验室将重塑科研制度与流程,倡导领域方向或创新链的深度开放协作,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与质量。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了科研范式从经验、理论、计算、数据到智能技术驱动的迭代,显示出较强的科学洞察力。
B. “第五范式”突破了传统的科研范式,这种变革对于推动科学理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C. 文章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平台的价值,认为在历次新旧科研范式的更迭中,数字平台始终起着基础作用。
D. 文章将“未来实验室”置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凸显了科研范式变革对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性。
4. 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图示分别属于哪种“传统科研范式”。
①收集材料→定义概念→逻辑思维→推理模型→理论—数学化/公式化/形式化
②数据采集/预处理/集成→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应用
③实验系统→数学模型→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④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对象→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5.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科研范式的演变及其对科技创新的深远影响。文章从传统科研范式的四个阶段切入,重点分析了“第五范式”和“未来实验室”在科研范式变革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引入数字平台和智能技术,文章强调了科研范式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未来实验室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创新效能方面的潜力。全文逻辑清晰,论证严谨,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并对科研范式变革提出新要求”理解错误,由原文“1963 年,普赖斯在其著作《小科学,大科学》中首次提出‘大科学’概念来描绘现代科学的规模、投入、成就和影响” 以及 “大科学时代…… 因此对科研范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可知,是“大科学时代”对科研范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而不是普赖斯提出的新要求。
故选B。
【2题详解】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时间镀亮(节选)
熊红久
博乐县城还没通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搭辆货车,又颠簸了三天,早已肝肠寸断,五官扭曲。一下车母亲就哭了,眼前几排低矮的平房,一条土路上跑着驴车。四周遍布荒漠,与歌曲里的牧歌悠扬、瓜果飘香反差太大。父亲局促地搓着手,愧疚地说:“这里是县城,离咱们要去的兵团连队,还有六十多里呢!”
泪水很快就被粗粝的阳光和硬朗的漠风晒干吹干,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