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平顶山、汝州名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250字。
河南省许昌、平顶山、汝州名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交子发行为开端,中国的货币形态从单一的金属货币发行与流通时期,进入纸币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时期。官交子发行八十三年后,因不断超发而币值大跌,终被废弃而改为“钱引”。在交子之后,历代王朝都发行过纸币,如南宋发行的“钱引”和“会子”,金代的“交钞”,元代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清代的“大清宝钞”等,但均因弥补财政亏空而不断大量超发,最终丧失信用。在纸币产生后,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官员也提出过一些货币理论,对如何维持纸币的稳定进行过若干探讨和实践。如南宋的“称提之术”,即如何调控纸币的发行数量和回笼纸币,以保持纸币币值;元代的“以纸代钱”,即发行“不兑现纸币”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方案;清代对纸币与金属货币“虚实相权”理论的讨论等。但这些探讨和实践均未触及纸币发行的核心因素——国家信用。直到清代,政府和学界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纸币发行的规律,也难以控制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因此主导货币仍是白银和铜钱为主的金属货币。
宋代到清代的货币以金属货币为主,表明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交易支撑。可即便如此,作为主要金属币材的铜产量不高,导致历代王朝的铸币量长期偏少,连商品经济在水平不高条件下的货币需求都不能满足。如唐代中后期,每年的铜币铸造额仅十万贯左右。北宋远超唐代,每年铜币铸造额达三百万贯左右,但因大量铜钱外流或被销铸,仍然出现了钱荒现象。从唐宋到明代,不得不分别采用了钱帛兼行、铸造铁钱、实行省陌、发行纸币等方式,对钱荒进行缓解。即使是元明两代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不兑现纸币”,都无法取代以铜钱为主体的金属货币的地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活跃,从明代后期开始,随着美洲白银的流入,金属货币已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的需求。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交子出现后,纸币在金融体系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纸币发行理论与纸币发行制度历经千年没有出现重大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从历史看纸币与国家信用的关系————读〈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
材料二:
在纪念人类最早纸币“交子”诞生千年之际,我们从它的产生、发展和演进中能学到什么呢?
第一,民间私人纸币,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社区和特定的地域,它的生命力受到发行机构“交子铺”生存期限的约束,难以成为“永续”流通手段。这样,“民间交子”只能称为社区货币或地域性通货,不是一个政权或行政区域内具有无限法偿功能的流通手段。只有靠中央政府的政策权力和法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然北宋的铜币铸造量已经远超唐代,高达每年三百万贯左右,但这仍然未能避免钱荒的出现,而发行官交子则有助于缓解钱荒。
B.交子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货币形态,使中国从此进入纸币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时期,交子、会子、交钞与白银、铜钱等并行于世。
C.民间交子并非法定货币,它只在特定社区和地域内流通,其功能边界不能脱离“交子铺”,不具有无限法偿功能,难以“永续”流通。
D.技术发展使得比特币解决了货币数量控制的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可以实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使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益州交子务的成立被视为世界上纸币诞生最早的标志,是因为北宋政府为交子进行政策担保和法律维持。
B.元代发行《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方案,通过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不兑现纸币,但纸币的发展最终不尽人意。
C.“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证明了货币与商品和劳务相关联的观点,体现出货币的生命力。
D.在王朝后期,政府的信用机制逐渐崩塌,纸币成为攫取百姓财富的工具,因此王朝后期的纸币使用减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画线部分的一项是(3分) ( )
A.若是权一时之宜,如寇瑊之在蜀创置交子,此一时举偏救弊之政,亦非钱布经久可行之制,交子行之于蜀则可,于他利害大段不同。(宋•吕祖谦)
B.今有人持铜百千以市物货,铜有般载之劳,物货有低昂之弊;至会子,卷藏提携,不劳而运,百千之数亦无亏折,以是较之,岂不便于民哉?(宋•辛弃疾)
C.钞之弊在于贵贱不中⋯⋯夫少造之,则钞贵,而过少则不足于用;多造之,则钞贱,而过多则不可以行必也。如宋之天圣、元之中统,则庶乎贵贱得中矣。(明•刘定之)
D.至金元之钞,则直取料于民,不复用官钱为本,所费之值,不过三五钱,而欲售人千钱之物。民虽愚,岂为所欺哉?且钞易昏烂,不久仍废,则楮币之无用可知矣。(清•陆世仪)
4.为什么古代纸币在金融体系中始终没能占据主导地位?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研究交子的历史对现代货币的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镰 刀
吴怀银
父亲老了,父亲的腰弯成了那把挂在墙上的镰刀。镰刀老了,锈迹斑斑,清瘦成父亲的脸庞。
父亲疑患老年痴呆,总是默默地看着墙上的镰刀。镰刀也默默地注视着父亲。像一对老哥们。他们的交流,做晚辈的我们无从知晓。
①深夜里,父亲高一声低一声地咳嗽,震落了镰上的铁锈,惊醒了酣睡中镰的“开镰”之梦。
是的,开镰了!队长的一声吆喝,父亲急不可待地拿出那把早在铁匠那儿,用钢和火喂养得丰腴厚重的镰刀。用一条大手巾紧扎一下腰,一个马步沉稳地扎下去,然后一排排稻秆在镰的欢快的跳动中齐刷刷地摆放在父亲的身后。是的,开镰了。就意味着青黄不接缺粮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