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6590字。答案扫描。
2025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 二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说 明 :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3道小题。1~6小题为“积累与运用”,7~22小题为“阅读”,23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以下文段是小华撰写的演讲稿片段.其中有需要帮助理解、完善和推敲的地方.请你完成
中华民族络绎不绝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和力。站在中国历史文脉的开端,回顾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我们可以看到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为了寻找民族发展的那片绿 洲,曾有人在黑夜里,擎 (qín)起天地间的第一簇(cù) 火种;曾有人在漫天星斗下,隔着山川湖海遥望;曾有人在寂静 的黎明前,拨开混沌朦胧(lóng) 的迷雾。
人聚成邑,邑聚为国。悠悠古国在大江大河之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酿(niàng) 就四 方众望、人心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立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跋涉数千年 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间,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 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
“千年文明传华夏, 。”承先人志,问初始心。让我们在这片祖先们曾守护过的天
下,齐心协力,去往那光明绚丽的前方。
1. 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擎(qín) B. 簇(cù) C. 胧 (lóng) D. 酿(niàng)
2. 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融 和 B.绿洲 C.漫天 D. 绚丽
3. 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络绎不绝 B. 奔流不息 C.人心所向 D.齐心协力
4. 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病因分析及修改意见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 文明。
A.此句语序不当,要将“最终”移至句首处。
B. 此句有歧义,需把“世界”放在“其他”后。
语文模拟试题(二)第1页(共8页)
C. 此句搭配不当,应将“制造”改为“创造”。
D.此句用词不当,“辉煌”一词应换成“雄壮”。
5. 请你根据文段横线处前面的上联,选择词语对出下联,使演讲稿内容连贯。(3分)
初 心 流水 志不改 万古 映乾坤 历 经 铸辉煌 上联:千年文明传华夏 下联:
6. 漫步诗文长廊,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请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6分)
赏中国诗词,品生活之美。我们吟“晴川历历汉阳树, ① ”(崔颢《黄鹤楼》), 诵“忽如一夜春风来, ②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欣赏自然美景;我们咏 ③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诵“夕阳西下, ④ 97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感受离别思乡之情;吟“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 ”[李 白《行路难(其一)》],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诵“ 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范仲淹《岳阳楼记》),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忧国忧民。
二 、阅读(52分)
(一)名著阅读(6分)
7. 下面对名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以梁山 好汉为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用的是古代白话,堪称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