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5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3319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5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我国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趋势,引发了全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广泛关注。
与以往不同,当今“银发族”的养老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转变。但目前的养老服务,还主要局限在基本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这类生存型服务方面,需求量较大的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养老金融、法律咨询、社会参与等发展型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即便是生存型需求的优质服务供给也存在巨大缺口。因“熟人社会”的惯例和对宗亲血缘的重视,尽管养老分为居家、社区、机构等多种场景,但现实中高达90%的中国老年人仍选择居家养老,需要居家护理与服务。不仅如此,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4400万,但全国养老服务床位仅为820万张,专业护工更是严重短缺。很显然,原有的养老服务已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在确保“老有所养”的同时,撬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养老科技发展,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这为我国进一步加快养老科技产业发展,利用智慧科技解决养老过程中痛点、难点提供了顶层设计。
各地政府则重点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智慧养老的政策视野。2024年7月15日,《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推行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康复辅助类产品。2024年12月17日,武汉市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集合对接大会中,重点介绍了旨在帮助老年人的人形机器人。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发布的一项关于2027年发展人形机器人的行动计划中,强调在情感陪伴、健康监测、智能家居服务等场景中部署机器人,探索人机安全和信任机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养老护理应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取材于张栋的文章)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养老一直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科技为养老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为什么要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它在养老服务中具有怎样的优势?从本质上看,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环境”生态系统,是具身智能的最好体现,它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姿势识别等技术与人类用户进行交互,通过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技术感知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养老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养老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国家重视。
B.老年人对生存型服务的需求远远高于对发展型服务的需求。
C.许多老年人居家养老是因熟人社会的惯例和对宗亲血缘的重视。
D.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智慧养老,且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为代表的生存型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B.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数量能基本满足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需求。
C.十八大以来,国家确保老有所养,并撬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D.北京市在探索人机安全和信任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形机器人”应用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五”人形机器人可以感知、响应、处理来自真实复杂环境的变化。
B.乐聚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完全实现了在养老服务中的全场景应用。
C.“光华一号”可以读懂老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并与之进行交互。
D.蛇年央视春晚《秧BOT》中的人形机器人迭代后或可用于养老服务。
(4)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点强调了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材料二则分析其原理并概述其发展历程。
B.材料二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可用来解决材料一中老年人需要精神慰藉、护工短缺等问题。
C.材料二中智能养老系统可提供定制服务,能用于满足材料一中的养老个性化需求。
D.两则材料涉及了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等多个主体,说明养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5)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尚有①一④处未填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复性书【1】
李翱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性与情不相无也。
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者岂其无情耶?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