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2370字。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
2025.0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柔性材料是指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的材料。人类较早使用的柔性材料是源于大自然的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存在细度和长度不均匀、伸长能力弱等问题,19世纪研制出的化学合成纤维解决了这些问题。随着材料科学不断发展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今天的科研人员正不断创制一些新型柔性材料。这些材料集成传感器和各种功能材料,能够敏锐感知并响应外界环境的微妙变化。其应用范围超越了传统织物和纺织品。
近日,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不插电智能柔性纤维,它基于与人体相匹配的能量交互机制,集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身。用这种纤维编织成的智能纺织品无需依赖传统芯片和电池,便能实现发光、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有效简化了智能纺织品的硬件结构,有望解决目前可穿戴设备“不舒服”的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人与环境的智能交互提供了新的可能。
芝加哥大学研究出一种呈蓝色的半导体凝胶材料,它可以在水中如海蜇般轻盈飘动,同时保留了传递信息所需的半导体功能,其效果已超越了传统水凝胶或半导体材料。这种水凝胶半导体材料在两方面显著提升了生物功能。首先,柔软的材料与人体组织直接结合,减少了植入医疗设备时通常会产生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这或将推动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的发展。其次,该水凝胶结构具有高度多孔性,有助于营养和化学物质的高效传输,因此该材料成为组织工程和药物输送中的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家徐洁发明了持久耐用、易于生产的类肤质聚合物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即使在折叠、扭转或拉伸状态下也能保持正常工作。以这个发明为基础,华人科学家鲍哲南提出了“电子皮肤”计划。电子皮肤不仅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拉伸性,而且具有感知外界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功能。近年来,电子皮肤也向着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气性和可降解性等方向发展,越来越像人类的皮肤。随着新材料的发展,电子皮肤的某些功能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的皮肤。例如,有人因为受伤,也许没有办法再感知到触觉、温度,这时候,贴合人体的电子皮肤,就可以感知到压力、温度,还能把这个信号传递回大脑,甚至有“自愈”功能。
这些新柔性材料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相关理念已经被证实。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柔性材料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取材于朱美芳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柔性材料技术的发展一直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紧密相关。伴随人类体毛逐渐退化,人们学会了从动植物中提取天然纤维,制成柔软和耐用的布料。由于工业生产对纤维材料的耐磨性,稳定性、伸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家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了尼龙、涤纶、丙纶等化学合成纤维材料,大大拓宽了柔性材料的应用范围。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柔性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的柔性材料都应当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B. 大自然中的天然纤维均属人类较早使用的柔性材料。
C. 19世纪研制出的化学合成纤维的伸长能力优于天然纤维。
D. 新型柔性材料的创制得益于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智能柔性纤维纺织品解决了可穿戴设备“不舒服”的问题。
B. 水凝胶半导体材料能减少植入医疗设备时可能产生的免疫反应。
C. 电子皮肤不仅柔韧,还具有更好的感知功能、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D. 新柔性材料将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源于自然的蚕丝、羊毛、棉麻、尼龙属于天然纤维材料。
B. 智能柔性材料或将使服装具有通讯功能,赋能智慧生活。
C. 飞机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具有飞行功能,属于“耦合与杂化”。
D. 将不同 材料简单混合,可以提升原材料的性能与功能。
4.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着重介绍新柔性材料的广泛应用领域,材料二重点介绍使其功能涌现的方法。
B. 材料一先介绍了柔性材料的发展历程,材料二指出了这一历程和实际需要的紧密关系。
C. 材料一指出了水凝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功能,材料二则分析了这一功能实现的方法。
D. 材料一介绍了电子皮肤的优良特性及应用场景,材料二说明了其设计理念及制备工艺。
5. 有同学根据以上材料列了下面关于柔性材料“功能涌现”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
定义 机制/方法 条件 案例及应用
(以类肤质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为例)
案例 应用
各材料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功能。 (1)耦合:确保各材料有效连接和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系统的关联机制。
(2) ① 条件一: ② 采用聚合物材料作为基材 ⑤
条件二: ③ 使高分子半导体内部产生巨变,并和一种特殊的橡胶材料杂化
条件三:先进的制备工艺 ④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柔性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材料一重点介绍了柔性材料的历史演进和最新突破,如智能纤维、水凝胶半导体和电子皮肤等,强调了其在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潜力。材料二则深入探讨了柔性材料的功能涌现机制,特别是通过耦合与杂化技术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和智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均属”错。材料一第一段提到“人类较早使用的柔性材料是源于大自然的天然纤维”,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自然中的所有天然纤维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柔性材料。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圣人之于天下,所恃以为牢固不拔者,在乎天下之民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也。昔者三代之民,见危而授命,见利而不忘义。此非必有爵赏劝乎其前,而刑罚驱乎其后也。其心安于为善,而忸怩于不义,是故有所不为。夫民知其所不为,则天下不可以敌,甲兵不可以威,利禄不可以诱。可杀可辱、可饥可寒而不可与叛,此三代之所以享国长久而不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