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190字。
黔东南州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统一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题卷共10页,共23道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6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同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潘逸萱研究组合作,依靠快速极小时间溯祖这一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新理论而获得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研究指出,在距今93万年前,人类祖先由于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的气候剧烈变化,在短期内丧失了约98.7%的群体成员,这导致人类几乎灭绝。在此后长达11.7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平均成年个体数仅为1 280,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在大约81.3万年前。之后,人类祖先的群体又快速恢复,群体规模增加了约20倍。人类几近灭绝后又迅速恢复的原因是对火的使用,这在以色列发现的约79万年前的考古证据中得到证明。此外,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也可能是人口迅速恢复的推动力。
更早的还有一个人类几乎灭绝的假说,是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斯宾塞•威尔斯团队、以色列研究团队和IBM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研究了15万年前至9万年前期间在非洲南部出现的狩猎人部落科伊桑人和游牧部落科伊科伊人的线粒体DNA,然后再与从全世界五十多个不同地区采集的上千例人体DNA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人类在约7万年前经历过一段濒临灭绝的时期,当时只剩下约2 000人。
这两项研究提醒人们,人类演化至蔚为大观的今天具有某种幸运和偶然。且由于现代人都是从那时的一两千人繁衍而来,因而降低了现代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比之下,随便一组黑猩猩的基因差异,都比地球上现有人口的基因差异明显。
(摘编自张田勘《早期的人类差点灭绝,还不止一次》)
材料二:
回望人类过去数万年的历史,各式各样的人口波动其实并不少见。2024年5月,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展的历史研究发现,史前发生的各类堪称危机的干扰事件,譬如气候变冷、干旱等,反而在其后提高了社会抵抗人口衰退的韧性。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时看到的模式相似。虽然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还很难对人类社会呈现出这种机制的成因做出确切解释,但人类先民在面对衰退时做出的应对策略,可能是背后的驱动因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快速极小时间溯祖理论与以色列发现的考古论据共同证明了人类大约在80万年前几近灭绝。
B.斯宾塞团队等提出的人类几乎灭绝的结论还停留在假设阶段,没有相关论据的证明。
C.现代人群的遗传相对较单一是因为人类曾遭遇不止一次差点灭绝的困境,导致繁衍基数变少。
D.人类会因气候剧变等因素而短期内人数骤减,而恢复起来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抵抗人口衰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不断适应、改造环境而得以壮大,说明人类的生存能力胜过其他任何生物。
B.森林也与人类一样,遇到危机干扰,恢复能力反而得以增强,体现了“物竞天择”的原则。
C“中国弧”指的是一条孕育中国早期农业的山麓地带,其出现印证了“哪里土地开发多,哪里人口就多”的观点。
D.土地利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提高了人口供养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因抢夺土地等资源而发生战争的风险,从而导致人口减少。
3.下列对材料内容与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针对“人口数量”问题进行了阐述,材料一主要谈的是自然干扰对人口减少的影响。
B.材料一以分-总式结构,层次清晰地介绍了早期人类的两次几近灭绝的情况,有庆幸,更有警示。
C.材料二以华夏文明应对人口衰退的策略为核心例证,既突显了华夏文明的典型性,也彰显了民族自豪感。
D.世界总体生育率下降导致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比十年前预测减少了大约7亿人,这一事实有可能是材料二写作的动机。
4.以中华文明早期发展为例,梳理人类祖先应对人口衰退的策略。(4分)
5.从两则材料的结论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类发展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坐爬犁去可可托海(节选) 李娟
那两天过寒流,刮了几天大风,大雪封路了。可我们面粉吃完了,蔬菜也早就断了好几天,非得下山大采购一趟不可。我妈对两个来店里买东西的顾客说了这事。不到半天,整个桥头及附近几个村子都传遍了这个消息。傍晚的时候,有一个男人四处打听着找到我们家。他推门进来的时候,我们正在吃晚饭。
他个子瘦高单薄,面容黯淡,眼睛却又大又亮。可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