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7 14:35: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6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8170字。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工智能时代,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逐步成为文学创作领域的主导工具。经由海量数据集的预先训练及后续的精细调整,AIGC获得了高效处理自然语言的智能,它既能模拟人类创作出诸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的文本,也能根据AI时代的需求,创新性地生成适应新型文学接受方式的作品。
  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技术可以帮助作者发现最适合文学消费群体的文学内容、文学形式、艺术手法,从而创作出最符合读者需要的文学作品。人工智能带来的创作灵感和效率提升,正在促使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平台、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改变了读者与文学作品的互动方式,为人文学者融入科学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只有掌握AI技术,人文学者才能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以使人工智能为人所用,才能避免在人工智能时代沦为孤独漫游者。
  AIGC对人文学科的冲击犹如一场现代高科技全面战争,它不是使用冷兵器或现代火器对人文学科的局部占领,而是使用高科技武器对人文学科的全面开战,进而全部占领并改朝换代。尽管人文传统可能不会湮灭,但必然发生改变,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样子存在下去了。在AIGC技术的强劲驱动下,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隔阂正逐渐消弭,从而催生出文理相融的新学科,即所谓的交叉学科或跨学科。这标志着科学化的人文学科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聂珍钊《人文学科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人文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会和发展潜力。借助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得到了革命性的升级。比如,通过对大量文本资料的数字化处理,研究者可以更高效地分析古籍文献,挖掘出其中隐藏的历史趋势和文化内涵。这种数字人文的方法不仅使得传统的文本研究更加量化和系统化,还为跨学科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AI技术在生成文本、分析数据、识别模式方面的优势,使得研究者能够突破传统经验的限制,依靠技术工具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见解。此外,全球学术界通过数字平台的合作,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IGC使用高科技手段对人文学科全面开战,进而全部占领并改朝换代,人文学科应对人工智能挑战面临着失败的前景。
  B.对大量文本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更高效地分析文献,这种量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方法,消除了跨学科研究的障碍。
  C. AI技术有可能带来学术伦理和著作版权等问题,可能偏离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利益,需要人文学科的参与和引导。
  D. AI技术帮助研究者开发“数字敦煌”项目,推出“清明上河图”的全息投影,能自动生成出有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I文学本质上是对已有数据的重组和模仿,可能引发诸多争议,但在文学创作、传播、接受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B.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为人文学科带来创新机会和发展潜力,而人文学科也可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帮助,具有思辨性。
  C.材料三虽然强调了人工智能对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但从行文思路来看,它更重视人文精神对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倡导科技与人文和谐共生,尝试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方向。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成都东郊记忆举办“《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利用AI技术,让观众在真切的感官体验中,窥见红楼中的人文百态。
  B.《黑神话:悟空》正式发行后,凭借中国文化题材和AI游戏技术的结合,为全球玩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
  C.由国内“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 DeepSeek以极低的训练成本,实现了与 ChatGPT 相媲美的性能,震惊全球AI圈。
  D.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用AI提升动画特效塑造哪吒形象,重讲传统故事,先后打破多项影史记录。
  4.三则材料都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学科建设”展开讨论,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日前,“文科消亡”成为热议话题。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发展前景如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通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核心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找到相关信息,认真比对。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把握文章核心观点,根据选项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分析选项内容,进行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侧重点的能力。在通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核心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侧重点。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在通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核心的基础上,表明态度,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理由。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汪曾祺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桔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
  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①教授先讲一套,放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