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9080字。
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 (72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
材料二:
“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许多学者都以“疾风暴雨期”来比喻青春期,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是社会时代变迁的产物,也体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B.从宏观来看,“躺平”“佛系”的集体情绪不是消极摆烂,更多是一种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的自我嘲讽。
C.青少年因其敏感和固执的特性,在现实中败下阵来,就容易陷入精神内耗,如若不采取应对方法,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D.消极的反刍思维虽然会制造焦虑和放大挫败感,但经过引导和疏解,其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
2.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3分)
A.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
B.《2024年时代楷模发布厅》在央视CCTV1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C.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广大青年响应号召,弘扬长征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D.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3.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3分)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C.“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4分)
5.雅礼中学高高一新生学生刘同学常常会陷入拖延一自责一拖延的怪圈,对生活和学习都提不起兴趣;明明什么都没做,就感到很累;做完某件事后,又会反思自责,觉得自己很差劲,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感到很自责。请结合材料给张某的精神内耗指出破解之道。(6分)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属于题干涉及的概念的范畴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题干涉及的概念,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
(二) 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翠 子①
汪曾祺
天黑郁郁的,星一个一个地挂起来,乍起的风摇动园里的竹叶,沙沙地响。
家里只有我和大丫头翠子,等待父亲回家。翠子扬起头,凝望着远远的天边,抱在膝上的两手渐渐松了下来。
“又来了!看你那呆样子。翠子,你跟我说个故事好不好?”
像是没有听见似的,她的眼睛还是睁得那么大,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出我有点生气。我盯着廊下两个淡淡的影子,心里想:不理我,好!看我的影子比你的也短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