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3 11:02: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80字。

  绝密★启用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一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民族在大运河区域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揆诸史实,大运河运道的变动轨迹,正是古代政治格局和经济重心嬗变的生动彰显。元代的一则碑刻史料,鲜明凸显了大运河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繁荣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东南贡赋、凡百上供之物岁亿万计,决江淮而至,道会通河以达,商货懋迁与夫民生日用之所须,不可悉数”。考察中国历史变迁历程可知,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正与大运河的兴盛与否形成连动关系,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
  自古以来,大运河即是沟通四方的文明通路,它不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华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永嘉之乱前后,晋室南渡,“斯时北方人之衣冠文物,萃于江南,南朝文化,由是超越北朝”。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中国南北方人口分布格局的嬗变,大批北方人口沿运河南下,使南方人口迅速增长。至宋室南渡及其后元代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易代后,民族融合达到新高度。运河漕运对沿岸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伴随大运河的畅通兴盛,沿线形成了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淮安、扬州、苏州、南京、嘉兴、杭州等一批商业城市,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在运河沿线城市,不同民族交互杂处、商贾云集,呈现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南北带状分布,并经由这些城市进一步向外扩展,形成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运河大大加快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融汇、习俗信仰的互动过程,“不仅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形成,也促成了中华民族在血缘上的融合和形成”。学者王桐龄认为:“常能吸收外来血统,销纳之于吾族团体之中,使之融合无间……造成庞大无论之中国者;曰唯善蜕化之故。”大运河,无疑在各民族经济、文化、习俗等全方位融汇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运河区域各民族发展的历史充分彰显了运河因素在凝聚爱国精神、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与边疆民族地区相比,运河区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区域各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相互影响密切,融合度高,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色和魅力。二是区域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高度发展,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丁延峰、罗衍军《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当前,中国重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大运河文化的复兴,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传播大运河文化的路径上,借助媒体融合形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大运河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是一个最优解。
  通过媒体融合,可以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创新性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大运河运道的变动轨迹可以看出古代政治格局和经济重心的改变,大运河的盛衰甚至决定着古代王朝的兴败。
  B.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人口分布格局也发生变化,北方人口大量流失,南方人口快速增长。
  C. 运河区域经济较为发达,民族融合度高,为多民族国家 巩固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边疆民族地区则与之相反。
  D. 若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根本出路在于借助媒体融合形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大运河故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嘉之乱前后,晋室南渡建立东晋并带去了诸多衣冠文物,为江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人口超越北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B. 大运河的畅通兴盛,不仅带来了沿线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逐渐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
  C. 可通过与大运河相关的舞台剧、影视作品、戏曲作品、书籍和纪录片等艺术产品来展现大运河风情,传播大运河文化。
  D. 无论是利用技术高度还原古代场景,还是开发运河文化主题节庆,或是进行采风,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大运河文化得以传播。
  3. 下列对材料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洛阳为顶点,以永济渠和通济渠为两边,以涿郡和余杭为底点,隋代运河大致构成一个“V”形。
  B. 从余杭运出的贡品,途径京口、江都、洛阳等地,由通济渠转入永济渠再入广通渠,最后可达长安。
  C. 洛阳周边的粮仓最多,与洛阳作为运河的交通枢纽,连接了北上的永济渠和南下的通济渠有很大关系。
  D. 大运河开通后,古代的经济重心会逐渐向南转移,余杭的街上可能会出现诸多不同民族的商贾人士。
  4. 采用媒体融合形式传播大运河文化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 假如你是一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需要向国际友人介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保护意义,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主要观点。
  【解析】
  【导语】材料一: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融汇与团结。材料二:媒体融合助力大运河文化传播,通过创新表达、场景建设、生活化传播和品牌建设等路径实现。材料三:示意图说明隋代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沿线修建众多粮仓,形成完备漕运系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大运河的盛衰甚至决定着古代王朝的兴败”错误,由材料一“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正与大运河的兴盛与否形成连动关系”可知,大运河的盛衰与古代王朝的兴败有一定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古代王朝兴败的唯一或决定性因素。选项说法太绝对。
  C.“而边疆民族地区则与之相反”错误,由材料一“与边疆民族地区相比,运河区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可知,与边疆民族地区相比,运河区域民族的融合度更高,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繁荣所做的贡献更大,但并不构成相反的关系,边疆民族地区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贡献,不能一概而论。
  D.“根本出路”错误,由材料二“借助媒体融合形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大运河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是一个最优解”可知,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局限于媒体融合这一种方式,“最优解”不代表是“根本出路”。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淌在光阴里的慢
  曹晗悦
  暮春之初,在浙江绍兴的书圣故里,我经历了一场慢的洗礼。这里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慢速播放键,置身其中,浮躁的心也随着被放慢的节奏沉静下来。
  书圣故里由多条老街组成,坐落其中的尽是绍兴传统民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其间偶然可见乌漆黑墙。和煦的春光打在房屋的尖顶上,沿着层层叠叠的瓦片流下,淌满整条街巷。街上生活着居民,商业气氛不浓,倒是有着十足的江南风韵。它是古朴的、沉静的,如一位通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