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060字。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成果。作为中华大地上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春节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非遗实践。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期间,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山东泰山皮影、甘肃秦腔折子戏、广东高桩醒狮……各地举办的非遗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春节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来华体验中国年味,享受新春佳节的欢乐,打铁花、舞龙灯、剪窗花、写春联……地道的年俗活动让他们连连惊叹。非遗实践体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与情怀,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深了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这份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正跨越国界,成为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非遗添彩!首个“非遗版”春节年味浓》)
材料二: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世界,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都使春节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北师大教授宋志明表示,当前春节传播和接受的主体分为三个层级,即中国大陆民众、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民众,而从文化传播的“域外辐射力”要素而言,海外华侨华人无疑是国际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是中国最具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包含了许多非遗实践,春节的成功申遗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B.海外华侨华人重视春节在移民地的个体和社会功能,就文化传播的“域外辐射力”来说,他们是春节国际传播的主体。
C.数字融合为中国非遗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新路径,视像化技术使非遗去程式化且生动多元,催生出新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D.构建多维度数字融合机制体系是中国非遗国际化传播的重要一环,我国应该为特定非遗技艺项目设立数字版权保护机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5年春节期间,众多外国朋友来华体验年俗活动,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B.改革开放之后,春节的国际化传播进入历史新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高和文化吸引力、影响力的扩大。
C.设立数字融合非遗文化产业专项扶持基金,为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传播和推广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D.数字融合依赖数字技术和平台,忽视了中国非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性,在国际化传播中可能会削弱非遗的文化价值。
3.下列选项不符合优化中国非遗国际化传播模式的数字化措施的一项是(3分)
A.上海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璀璨薪火”App,其利用AR技术让使用者置身虚拟展馆“近距离”欣赏中国非遗产品,
B.景泰蓝京剧脸谱系列数字藏品通过3D扫描技术1:1建模而成,由2D动态形式呈现,展现了传统工艺与京剧艺术的深度融合,
C.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非遗工艺品展览和民族歌舞表演,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使他们深刻体验到中国非遗的魅力。
D.腾讯课堂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了剪纸、泥塑等一系列线上非遗课程和直播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一上线就受到年轻人追捧。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春节的国际影响力,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春节申遗成功后,如何让春节在国际上获得更广泛传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我有一棵树(节选)
陈仓
好几次,我回陕西老家的时候,我爹指着院子背后的一棵梨树问我,把这棵梨树给你,你想用它干什么?我告诉我爹,小时候嘴馋,最想让它长果子;后来没有衣服穿,最想拿它烧火;前几年喜欢看书,最想用它打几个书柜,梨木的书柜应该是最好的书柜;现在呀,好多事情都想开了,希望它什么都不干,就陪着老爹一直好好地活着。有一次,我反问我爹,你呢?你最想用它干什么?我爹说,年轻的时候,看到什么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