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9 13:49: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3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66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镇江市高三期初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2025.02
  注意: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大运河与《红楼梦》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有关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大运河对于《红楼梦》故事背景的意义,强调《红楼梦》中南北文化交融、物资交流、人员流动等,都与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密切相关;二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红楼文化”旅游资源的问题。
  曹雪芹借助“他乡”与“故乡”这一组意涵丰富的对立性词语,表达了深刻的乡愁主题,而借以表达这一主题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运河元素,包括南京、苏州等典型的运河城市和舟船、毗陵驿等典型的运河意象。
  常州在汉代称为毗陵,因此,这里的驿站被称为毗陵驿,始建时间已难以考证,但相关资料显示,它在唐朝时已经存在,至明清时期已是江南运河第一大驿,声名远播。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贾政和贾蓉送贾母、黛玉等人的灵柩南下安葬,贾政在南京料理完坟基之事,来到毗陵驿,等待送黛玉灵柩回苏州安葬的贾蓉前来会合一起回京。当时,贾政从家书中得知宝玉在中举之后走失,正在烦恼,忽见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在雪地里向自己拜别,然后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了却尘缘,回归大荒。
  《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将宝玉拜别贾政的重场戏地点放在毗陵驿,学者们有不同的解读。王继宗《红楼遗梦在常州——〈红楼梦〉故事终结地考》一文认为,这一情节可以证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因为曹雪芹年幼时的佛学导师大晓实彻禅师在曹家被抄后,几经辗转来到常州毗陵驿附近的天宁寺任住持,曹雪芹将毗陵驿写入作品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禅师。刘强《贾政贾宝玉父子离别地点之分析》一文认为,不管后四十回是否出自曹雪芹之手,毗陵驿这一地点的选择令人联想到曹雪芹祖父曹寅《毗陵舟中雪霁》一诗,曹寅诗句“寒雨淹旬不肯晴,毗陵夜雪坎坷平”所写的情形与宝玉拜别贾政时的雪景相似。相比此类主观性推测或类比,傅燕婷、俞明钢《常州运河文学中的毗陵驿书写》和苗菁《〈红楼梦〉与京杭大运河》等文章结合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强调毗陵驿这个地点的象征意义,更具启发性和说服力。
  事实上,毗陵驿作为水陆兼用的交通枢纽,既是南北往来的车马船只日夜穿梭之地,也是南下北上的文人士子必经之路,因此,它顺理成章地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历史唐代白居易、南唐徐铉、南宋杨万里、元代陈孚等著名文学家都曾写过有关毗陵驿的诗篇。到明清时期,文人士子笔下的毗陵驿早已成为一个蕴含等待、会见、离别、怀乡等丰富内涵的文学意象。
  结合文学谱系,以互文性视角来看,贾政南下二百多里在常州毗陵驿等候贾蓉这一看似有悖生活常
  (摘自段江丽《毗陵驿与〈红楼梦〉的乡愁主题》)
  材料二:从文学构成看,作家写作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的,融汇了多种多样的因素和可能,尤其是能够接收和吸取各种文化信息,源源不断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提供各种资源。
  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学中的地方从来都不是一个凝固的实体,它有虚拟、超越实在的内容和形式。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地方,似有似无、虚实相间,引导人们从一种具体实在向更高更遥远的方向和目标思考和追寻。文学史上,很多优秀的作家最善于从一个具体的地域物象出发,引导人们进入到一个浩瀚的审美世界。这种文学艺术的升华和超越能力,只属于少数优秀作家。像鲁迅小说中有很多江南人物、故事,但很少有人会认为鲁迅只是一个擅长于表现民俗风俗的乡土作家。
  (摘自杨扬《文学的地域指向意味着什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运河与《红楼梦》这一话题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大运河对于《红楼梦》故事背景意义研究,二是大运河“红楼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
  B. 始建于唐朝的毗陵驿,至明清时期已是江南运河第一大驿,声名远播。《红楼梦》第120回写贾政和贾蓉送贾母、黛玉等人的灵柩南下安葬都要经过此地。
  C. 宝玉拜别贾政的重场戏地点放在毗陵驿,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安排。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读,既有主观推测,又有贴近历史和文本的深刻理解。
  D. 作家写作需融汇多种因素和可能,接收和吸取各种文化信息。曹雪芹通过毗陵驿这一典型运河意象,在儒道释三者合一的传统文化结构中融入了乡愁主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借“他乡”与“故乡”这一组词语,表达深刻的乡愁主题。尘世是宝玉希望远离的“他乡”,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才是“故乡”。
  B. 毗陵驿既是水陆兼用的交通枢纽,又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在唐宋至明清文人笔下蕴含着等待、会见、离别、怀乡等丰富文学内涵。
  C. 《红楼梦》结尾写宝玉在毗陵驿拜别写家书的贾政,被一僧一道“夹住”并催着“快走”,这一“思家”与“离家”的情节具有艺术张力。
  D. 文学地域物象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同时具有虚拟、超越实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审美世界,获得审美享受。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屈原的《楚辞》中满是楚地的神话小说、巫术信仰等元素,让人们感受到荆楚文化的魅力。
  B. 苏轼在岭南地区的创作中,融入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使得作品具有独特地域风情。
  C. 沈从文的《边城》试图通过湘西特有的青山绿水和小溪渡船来展现自然之美和淳朴的人性。
  D. 徐则臣的《北上》精彩之处就在于真实还原了京杭大运河全貌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家族生活。
  4. 材料一第五段引用了多个学者的观点,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5. 常州在运河畔的篦箕古巷重修了“毗陵驿碑亭”。如果要写一篇《毗陵驿与〈红楼梦〉》的碑记,你认为这篇碑记应包含哪些要点?请简要列举。
  【解析】
  【导语】材料一通过分析毗陵驿在《红楼梦》中的象征作用,揭示了其承载的乡愁主题及儒道释思想的融合,展现了曹雪芹对“他乡”与“故乡”的深刻思考。材料二则从文学创作的开放性出发,强调文学中的地方意象具有虚实相间的特性,能够引导读者进入更广阔的审美世界。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文学作品中地方意象的多重意义与艺术升华能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始建于唐朝的毗陵驿”错误。根据材料一“始建时间已难以考证,但相关资料显示,它在唐朝时已经存在”可知,材料没有明确指出“毗陵驿始建于唐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人尹(节选)
  葛亮
  尹师傅大名尹传礼。祖上在无锡称得上一个大家,是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家业也丰厚,历有“尹半城”之称。然而到后来,这家里却出了一个人物,就是尹师傅的父亲。因为政治上的抱负,年轻的尹先生投到了孙传芳的麾下,位至团长。然而好景不长,北伐军十九路军南下,这支部队首当其冲。尹团长孤军抵挡,终于全军覆灭,临终托孤给一个朱姓的朋友。
  这朱姓朋友的家里在惠山。春申朱家,虽非书香门第,却也是有渊源的艺人世家。出产的泥塑,做过前清朝廷的贡品,在地方上都有记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