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930字。
黔南州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参5g、黄芪5g、麦冬3g、红枣10g……这段时间,服用中药茶饮“火出圈”,成为风靡网络的“时尚养生方式”。可以现熬现喝,甚至还能根据个人体质调配药材,实惠、方便又好喝的中药茶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令广大网友感叹“原来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药房”。
在奶茶、咖啡等饮品研发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各种花式新品令广大消费者应接不暇,得到的褒贬也不一。这种情况下,早就拥有极高国民度的中药茶饮又何以迅速“突出重围”?
事实上,这恰恰反映出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可。从客观角度讲,相较于市面上许多商业化产品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及食品安全风险,中药茶饮具备药理学原理,材料安全透明,让人喝着放心,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从现实反馈看,许多人品尝中药茶饮后纷纷表示其“风味独特”“价格美丽”“健康养生”,完全凭实力打败市面上各种甜腻饮品,更“点亮”了传统配方的“当代优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药茶饮之所以不必费心营销就能持续热卖,一定程度上还源于年轻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呼应和积极推广。如今,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亲近中医药文化。面对底蕴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他们更乐于主动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培养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向往和美好旨趣。无论是开方抓药还是记录感想,其实都是他们主动亲近、学习、理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其效果价值往往更胜于传统形式的科普与说教。
在更大意义上讲,此次中药茶饮的火热,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自身时代活力与价值的案例。这同样启发我们,要想更好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不妨让其更主动贴近当代人的工作生活,用中医药的文化魅力和真材实料吸引大众关注、感悟其中内涵。在这方面,已有不少中医借助网络,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以专业知识开展科普、讲述养生之道,收获各年龄段的粉丝。
中药茶饮供不应求、掀起社交媒体热潮的事实更有力说明,这届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宠成时代顶流”。相信在广大公众的普遍热情、包容与探索中,中医药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现自身底蕴,凭实力“出圈”,激发更大的时代魅力与光彩。
(摘编自陈之琪《年轻人中意中药饮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尚不减》)
材料二: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令公众重新审视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尽管青蒿素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批准注册的第一个新药,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数不多的创新药,但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药茶饮“火出圈”,不仅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养生的追求,也体现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B. 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需要更主动地贴近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凭借中医药自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吸引大众。
C. 中药茶饮不需要大力宣传推广就能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源于大众心底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可。
D. 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但对于传统中医药的开发和保护任务艰巨繁重。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方分析、查遍典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屠呦呦深受启发,重新调整提取方法,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
B. 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创新中夯实文化认同之基,中药茶饮的“出圈”,说明借助中医药饮培养人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成为一种可能。
C. 中医药的开发利用、保护传承任务艰巨,不能总是寄希望于国际学术机构的荣誉认可,还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成果。
D. 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洋中药”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说明我国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但是中医药的创新资源,也不能用“秘不示人”来保护。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目前参观游客人数已达50万人。
B. 不少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游,他们不仅疯狂地扫货马桶盖、药妆等,还会扫货日本随处可见的汉方药。
C.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里种植着上千种中医药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D. 9月13日,河北蠡县医疗卫生集团中医医务人员到小陈中学,举行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4. 文化承载着灿烂的文明,维系着民族的精神。根据上述材料的论述,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5. 屠呦呦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写道:“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药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谈谈如何以有效措施开发和保护中医药宝库。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展示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挑战。材料一主要描绘了中药茶饮在年轻人中间的流行,强调了中医药文化的养生理念和实际优势。材料二则介绍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揭示了中医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问题。文章整体上体现了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认可和独特价值,同时呼吁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文化遗产,使其继续造福人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源于大众心底对中医药传统文化 关注与认可”错。由原文“中药茶饮之所以不必费心营销就能持续热卖,一定程度上还源于年轻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呼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