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5届2月高三毕业班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390字。
广西2025届2月高三毕业班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在古典文献学领域,“开化纸”和“开化榜纸”一直被视作精美古籍的标签。特别是清宫武英殿曾大量使用“开化纸”刻印书籍,其纸质洁白柔韧,细薄平滑,在文献史、印刷史上都有极高的评价,被称为“清代书籍刻印的楷模”。“开化榜纸”则为“开化纸”中较厚实的一种,因被用于抄写北四阁《四库全书》而著名。
在文献学界极富盛名的“开化纸”,其纸张来源却一直扑朔迷离,颇为神秘。通常认为 “开化纸”“开化榜纸”产于浙江开化,但在开化县当地的文献中竟无半点可靠的记载,造纸史上开化也并不是手工纸的规模化产区,甚至在清宫刻书档案中竟找不到“开化纸”的相关记录。这跟“开化纸”在文献学中地位和影响严重不符。似乎“开化纸”自乾嘉以后便随着用量的减少而悄然消失,仅在文献史中存在一段传奇。“开化纸”竟如此神秘,不得不说这既不合常规,也不合逻辑。
对于这一问题,厦门大学王传龙博士给出了初步答案,即“开化纸”产于开化县一说纯属望文生义,清代殿版书使用“开化纸”一说应为讹误,可能是习惯性地沿袭了明代“开化纸”的叫法,实际名称应为“连四纸”。笔者认同这一说法。一些在文献学界被认为是“开化纸”的古籍,在清代内府刻书档案和相关的文献记载中的确能够找到使用“连四纸”的对应记录。例如带有“开化纸”标签的康熙内府刻本《古文渊鉴》,在清代内府刻书档案中记 载则为“皆用连四纸各印百部、榜纸各印六百部”,康熙内府刻本《御选唐诗》,内府刻书 档案记载为“即用连四纸、竹制纸刷一千部”。这些“连四纸”典籍在今天都常常被称为“开化纸”本。
许多学者在提到连四纸时,常跟现代“连史纸”“铅山连四纸”的概念相混淆,认为是一种竹纸,这跟“开化纸”古纸样本纤维成分分析的结果是完全不符的。康熙《江西通志》记载“上饶县有黄白表纸,亦有连四纸,俱不甚佳”。上饶所产“俱不甚佳”的竹制“连四纸”显然不可能是内府刻书所用最为名贵的“连四纸”。关于清宫武英殿刻书所用“连四 纸”来源和产地的考证,还需从官方史料中寻找线索。韩世琦《报销康熙三年纸张价值疏》记载:“连四纸二万张……若不预行采买,必致临期有误”,“江南布政司遵照办解内除宁 国府分办榜纸、呈文、连四等项……并将各纸价值造册呈报”。这段奏疏提到清廷采买“连四纸”涉及的机构有江南布政司、宁国府等。“连四纸”的分办部门宁国府即为今天的宣州、泾县一带,这里从元末明初至今一直是我国宣纸的主产地。因此简单来讲,这两段奏疏 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康熙初年清廷使用的“连四纸”来自安徽省的宁国府,也就是宣纸的产区。泾县一带出产的“连四纸”自明代起便已有之,在清代为御用刻书之首选,质量超群,产量稳定,岁供上用,为一时之翘楚。
作为一种经常跟“开化纸”同时提及的纸张,“开化榜纸”与“开化纸”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应为有一定相似性的两个不同纸张品种。关于清宫内府所用“开化榜纸”,名气最大莫过于乾隆年间所成《四库全书》。而北四阁《四库全书》的用纸,在清宫内府刻书档案中有详细记载,乾隆四十七年永珞等人奏章中写到《四库全书》“用金线榜纸”。“金线”应是“泾县”的谐音,因为清宫档案中亦有“泾县榜纸”的纸名。此外,泾县的地方志有“金榜纸”的说法,嘉庆《泾县志》记载:“金榜……连四……皆皮为之。”此外,周广业《过夏杂录》记载:“《四库全书》计三万六千卷,先写成四分,续写三分颁发江南、浙江 两省。四分全书俱用泾县榜纸,续三分全书用棉白榜纸。”
笔者近年陆续检测过四种清代武英殿“开化纸”本古籍残片和“开化榜纸”纸样信息, 四种纸样俱照《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中的方法,取少量纤维用 Herzberg 染色 剂染色制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显微形态都符合青檀皮的特征:纤维染色后呈棕 红色,形态柔软纤细,纤维表面光滑,有稀疏且不明显的斜向横节纹。四种纸样纤维成分均 为100%青檀皮。这一结果不仅吻合了前文所述清宫武英殿刻书所用“开化纸”(“连四 纸”)和“开化榜纸”(“泾县榜纸”)产地为泾县的结论,也印证了《泾县志》中“皆皮为之”的说法。依据手工造纸史的相关研究结论,规模化的使用青檀皮造纸为安徽泾县所特有。同时,这一结果也排除了开化当地所谓以“花皮、野皮、藤皮”等原料造“开化纸”的说法。
清宫所用“开化纸”的确就是一种特殊的宣纸,它由纯青檀皮所造,不添加沙田稻草,比常见宣纸质量要好。纵观清代手工造纸的发展概况以及全国几个主要产区的纸质特点,除宣徽产区外,其他地方能够出产如此品级的纸张,跟宣纸质感又这般接近的可能性不大。从同时期的相关史料记载来看,“连四纸”和“泾县榜纸”的源产地都在安徽省宁国府泾县一 带,在明清时期这一地区为宣纸产区,“连四纸”和“泾县榜纸”可能为当时最为优质的宣 纸品类。
(摘编自易晓辉《清代内府刻书用“开化纸”来源探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宫内府刻书使用的“开化纸”及“开化榜纸”在文献史上享誉颇盛,传统上被认 为产自浙江开化县。
B.一些带有“开化纸”标签的古籍在清代内府刻书档案等文献记载中有使用“连四纸”的对应记录。
C.作者从官方史料中找到线索,发现康熙初年清廷使用的“连四纸”来自宣纸的产区安徽省宁国府。
D.“开化榜纸”比“开化纸”厚实,两者有一定相似性,乾隆《四库全书》用纸都是“开化榜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清宫刻书档案整理出版,清宫内府刻书所用“开化纸”的真实身份也会更明晰。
B.王传龙指出清代“开化纸”实为“连四纸”,还对清宫殿版刻书所用“连四纸”的来源做出进一步考证。
C.康熙《江西通志》记载上饶县“亦有连四纸,俱不甚佳”,其言外之意是“连四纸” 应有更佳的产区。
D.对有代表性的“开化纸”纸样进行纤维显微分析,其纤维成分、纸张原料特征等信 息便可初步掌握。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作者“泾县一带出产的‘连四纸’自明代起便已有之”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提及:“纸选泾县连四……用连四,如美人衣罗绮。”
B.明代《新法算书》有“崇祯三年十月起陆续给过秋官周胤等买泾县呈文连四等纸共银 二十二两四钱”的记录。
C.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称“泾县纸,粘之斋壁,阅岁亦堪入用,以灰气且尽,不复沁墨。”
D.明末书画家文震亨《长物志》卷七认为“泾县连四(纸)最佳”。
4.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4分)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清宫刻书所用“开化纸”实为“连四纸”,“开化榜纸”实为“泾 县榜纸”?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丑兵
莫言
这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人生、社会的日益深刻的理解,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也 日益鲜明高大起来,和他相处几年的往事,时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对他,我是怀着深深的 愧疚,这愧疚催我自新,催我向上,提醒我不被浅薄庸俗的无聊情趣所浸淫。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是其中之一。分到我排里的几个新 兵,除丑兵——他叫王三社——之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 一个个蛮精 神。我一见就喜欢上了他们。只有这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 白杨林中生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