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2022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30字。
2024-2025学年度2022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文字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古文字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范式,二者的互动日益频繁,结合也愈加紧密,正开启探索古文字奥秘的新签章。
尽管文字识别在人工智能中已成熟应用,但古汉字识别仍具挑战。字形多样、训练数据不足、异体字分布不均等特点都提高了识别难度,中国研究者正通过数据增广和对比学习等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提升识别准确率,吉林大学李春桃团队在大规模任务下的准确率已达到80.24%。此外,还有一项极其“中国特色”的研究工作-文字考释,也就是把大家都还不认识的古文字释读出来。人工智能通过模拟古文字学家的方法,例如“字形比较法”和“偏旁分析法”,探索古文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帮助识别新字形。这些方法虽然尚不能独立解决文字考释问题,但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
此外,古汉语的语言模型凭借传世文献较充分的语料,搭建起来的语言模型在句读、命名实体识别、文白翻译等任务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古汉字则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微调来解决特定语言问题。语言模型可以面向古汉字研究中一些非常核心的任务。比如模拟“辞例归纳法”,从上下文预测一个未识文字可能对应的词语。近年来的研究曾经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对象,通过遮挡被预测词,来测试模型的辞例归纳能力,前300预测正确率达到了59%。而在更大的语言单位上进行预测,就能面向一些具体任务。比如对竹简进行编联时,便可以基于一支竹简上的内容来预测下一支竹简。
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古文字研究,将是人工智能持续发力的重要领域。可以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古文字研究的深入激荡,新兴技术与古老文字还将碰撞出更多绚丽的火花。
(摘编自莫伯峰、张重生《人工智能推动古文字研究呈现新面貌》)
材料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古籍文献数量丰富,内容深厚。在古籍整理出版的1.0和2.0时代,受多方因素影响,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难以全面展开。随着技术完善和体系创优,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以及出版界人士的探索创新下,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全面进入3.0时代。
1.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对思维导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可填写“现有成果” B.②处可填写“目的:提升识别准确率”
C.③处可填写“助解决:文字考释问题” D.④处可填写“准确率超八成”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句读、命名实体识别、文白翻译以及一些特定的语言问题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前提是其在传世文献中汲取了丰富的语料。
B.不少特色鲜明、价值深厚的少数民族古籍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得益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出版界人士的探索创新。
C.古籍整理出版应全方位交付人工智能技术,以技术赋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保证古籍内容质量的同时,兼顾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
D.作者认为,随着技术完善和体系创优,出版社积极参与古籍项目申报活动,不仅有国家的科学部署助力,也与市场需求的动向息息相关。
3.下列案例中,最不适合成为材料二第4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故宫博物院从全国招募来二十余位画师,临摹画家张择端的笔触,一帧一帧绘制,每一帧要求有节奏感并连贯,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推出了《清明上河图》动态长卷。
B.喜马拉雅FM与国内26家大型出版集团签订“有声图书馆计划”,全球首部《红楼梦》全本有声剧在喜马拉雅上线,迄今播放量已达1.11亿。
C.动画片《山海传奇》取材于《山海经》《史记》等神话传说及历史典籍,讲述少年英雄的成长故事,呈现中华民族先民执着的探索精神。
D.《中华大藏经》通过网络征集审校者,通过“各持一本,一人诵读”的形式汇总校勘,由中华书局出版。目前《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全106册精装纸质)于网络平台京东在售。
4.材料一的首段和末段使用了“新篇章”“火花”两个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为什么要以数字化技术加速推进古籍整理工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起函谷关
雒应良
①此函谷关乃汉函谷关,矗立于河南省新安县城东关村,于西汉时期从灵宝秦函谷关东移而2024~2025学年度2022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第3页共8页
来。移过来的汉函谷关东西向雄峙于崤函古道,两侧关墙和阙台傲岸地俯视着这段深险如函的峡谷,涧河、皂涧河从一侧缓缓淌过,日夜冲刷着沧桑岁月。
②从峡谷中刮来的风,越过蜿蜒起伏的崤山山脉,掠过岩石突兀的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