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1 10:32: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70字。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下,许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可以帮助人们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献、一本书。人们只需将要阅读的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能快速得到对该作品的“阅读理解”。而且,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还可以根据读者不同的指令对作品进行各种视角的“解读式阅读”。如此一来,一个时代的命题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们阅读吗?可以帮助人们节省阅读时间吗?阅读在人工智能时代存在的必要性为何?
  作为总体工人精神生产的人工智能阅读形式
  目前,人工智能是如何“阅读”的呢?当我们将一个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会出现内容的提炼、书籍大纲目录的显示、核心内容的摘要摘录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似乎拥有“自我意识”般通过具体算法操作帮助我们快速阅读完一个作品。然而事实上,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不具有“自我意识”,仅仅具有意识现象和意识行为。从技术层面而言,人工智能并没有成为主体,其主体性来自人工智能社会化精神生产中生产出的总体工人现象。
  何为总体工人?马克思曾关注到在机器化大工业生产阶段,由于社会化生产会出现“总体工人”现象,工人们“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把这一理论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逻辑之中,就表现为有的人专门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有的人专门从事算法设计,有的人专门从事模型训练等。人们表面上是面对人工智能这一个体,但是在人工智能个体背后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总体工人。在此技术逻辑上,人工智能阅读作品并不是具有个体意识的阅读,而是“总体工人”对作品数据进行社会化精神生产,是用模型所包含的算法对作品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等阅读现象和行为。于是,经过人工智能阅读的作品是作为总体工人精神生产的产物。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反映的是数理逻辑的确定性。这是因为,从劳动逻辑的角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对象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其劳动过程依赖的恰恰是算法。算法目前大致可以区分为传统算法和机器学习两类。传统算法主要依靠预定义的规则和逻辑执行任务,虽然无法实现自我学习和改进,但是也能够在搜索、排列组合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而人工智能的智能关键就是机器学习技术,即能够通过学习数据而非明确的编程来作出预测和决策。当然,无论是传统算法还是机器学习,其本质都是数理逻辑的技术体现。因此,将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出的“阅读”结果,是数理逻辑的产物,并不存在个体感性的感悟、灵感、体会、情感等偶然性内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若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阅读”,只能导致“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确定性结果。那么,这样一种人工智能“阅读”就必然不能被称之为阅读,也不可能代替人们阅读。
  作为个体精神劳动的个人阅读形式
  那么,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促进个体发展的精神劳动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人们正是通过阅读的精神劳动方式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精神内容,进而丰富自身,构成了个体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阅读这一精神劳动将外在知识内化于自身的同时,也是个体意识对阅读内容进行再认识、再阐释、再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了个体主观意识的能动性的再创造、再创新,能够使个体将外界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进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发展。
  另一方面,阅读还是个体精神层面普遍交往的过程。马克思将普遍交往看作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他看来,“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能对上传作品进行内容提炼、大纲目录显示等操作,但其 “阅读” 并非具有个体意识的阅读,而是 “总体工人” 的社会化精神生产。
  B. 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对象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其劳动过程依赖算法,包括传统算法和机器学习,本质是数理逻辑的技术体现。
  C. 阅读是促进个体发展的精神劳动方式,能将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体精神内容,且充满个体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再创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发展。   
  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确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个体阅读为辅的阅读方式,借助智能阅读节省个体发展时间,促进个体更好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传统阅读方式会因读者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理解,而人工智能 “阅读” 只能得出确定性结果,这表明人工智能 “阅读” 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阅读。
  B. 马克思认为精神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阅读作为精神劳动方式,能让个体在精神交往中认识世界、发展自己。
  C. 人工智能 “阅读” 作品是 “总体工人” 的 “二次阅读”,无法让个体完整、独特地内化作品,也就无法促进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D. 科技发展会带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对于人工智能在阅读上的应用,我们应禁止使用,以避免其对个体阅读的不良影响。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人工智能 “阅读” 特点的一项是(3 分)( )
  A. 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获取某部经典小说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
  B. 学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独特见解。
  C.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结合自身经历对诗歌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
  D.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4.请简要概括人工智能 “阅读” 与个人阅读的区别。(4 分)
  5.结合材料,谈谈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推进阅读的智能化转型。(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乡过年
  江扬(中国香港)
  春节,在中国,是每一个人的节日,在美国,却是少数人的节日。
  这一天,我想在少数人节日的地方过出仪式感,邀请与儿子一起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的十几位中国同学来家里过年。一大早,就开始了过年的节奏,我和先生将从国内带来的24个小红灯笼系上屋檐的四周,再把两个大红灯笼悬挂在门口。转眼间,一种文化符号或是民族记忆,让我们的家有了别样的喜庆色彩。
  走进我布置的客厅里,温馨而浓郁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