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1 10:2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40字。

  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卷) 2025.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以外答题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经济形态演进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30%。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第四产业将成为人类比重最高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形态有着愈发升级的智能化系统支撑。从商品构成来说,隐形数据成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从生产工具来看,算法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必备工具;从物流结构来讲,物联网成为连接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物流管道;就货币体系而言,区块链成为新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群崛起,成为新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智能劳动是数字经济形态的主导性生产方式,正如“大机器工业”对“手推磨作坊”的碾压式替代,劳动者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以及最终产品在数字时代都实现了更新换代。这种生产方式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线上作业为主导,以数字产品为载体,形成了数字劳动的智能化样态。数字劳动正在获得越来越强大的劳动能力,大规模走进社会经济各领域,替代人类承担越来越多的劳动任务和工作职责。智能劳动推动人的智力和数字生产力协同发展,创造了更为充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财富,为人类解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数字时代的劳动形态发展遵从摩尔定律,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以指数级迅速增长。这种自主学习、深度思考的智能化劳动,正在消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传统界限,随着智能劳动的升级迭代,人类逐渐可以畅享“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上从事批判”的幸福生活。数字时代的智能化生产方式,推动深度络等技术向技术含量更高、场景变化更快、反应要求更准的“智力劳动领域”进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智能劳动为人类解放提供了重大契机。
  (颜景高《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数字技术发展使传统工作模式向与智能机器协同生产的新工作模式转变,通过人和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协同整合,推动数字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在数字技能形成路径方面,传统工业劳动的技能多以身体实践为出发点,是慢慢积累在人休感觉与肌肉记忆中的一种默会知识;而数字技能的形成路径是需要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算法收集数据的逻辑、人工智能学习的路径等隐性知识,形成把控数字技术的能力。通过数字技能,数字劳动者将数字技术知识转化为数字产品并创造劳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人类社会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
  B.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经济中的权重不断加大,带动第四产业成为全球比重最高的经济活动。
  C.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劳动更新了“大机器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形成了数字劳动的智能化样态。
  D.数字时代的劳动正在消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传统界限,是自主学习、深度思考的智能化劳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那些秩序化、工具化、技术化的劳动任务必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B.从基础构成角度看,隐形数据、算法规则、物联网、区块链等已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构成因素。
  C.数字劳动者创造价值需要具有在数字工具与数字产品之间搭建起关系结构的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
  D.数字技能会很快过时失效,弥合技能缺口所需的时间不断增加,数字劳动者的学习不能一劳永逸。
  3.下列选项,不能够作为补充材料支撑材料一的解说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石,被誉为信息化时代的“石油”。它不仅是数字、文本或图像等简单信息,更是一个蕴含巨大价值的知识宝库。
  B.第四产业是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所形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也被称为“智慧产业”。
  语文•第2页(共8页)
  C.摩尔定律是描述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它为我们理解和计算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D.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方法,它通过学习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使得人工智能在许多任务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4.材料一语句画线部分引用自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它在句中有什么作用?(4分)
  5.数字经济时代,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变得不再需要人力,青年人如何面对就业这一困境?请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少年漂泊者(节选)
  蒋光慈
  维嘉先生:
  我漂泊的历史要从此开始了,父母在时,他俩虽是弱者,但对于我总是特加怜爱的,绝不轻易加我以虐待。他俩既死了,有谁个顾及一个零丁的孤子?有谁个不更加我以白眼呢?
  当晚从新坟回来之后,一个人睡在床上,又冷清,又沉寂,又悲哀,又凄惨。想想这里,想想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继续读书罢,当然是没有希望了。耕田罢,我年纪轻了,不行。帮人家放牛罢,喂,又要不知如何受主人的虐待。投靠亲族罢,喂,那个愿意管我的事?自杀罢,这个,恐怕不十分大好受。那末,到底怎么办呢?走什么路?向何处去?到处都不认识我,到处都没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