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7 9:02: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4 总计:2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540字。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伴随着媒介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离乡者通过各类媒体了解家乡的信息,家乡被建构为“媒介化的地方”,而怀乡也以媒介为中介展开,逐渐形塑了新型的“人—地”关系。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各类政务新媒体,是媒介化家乡重要的建构形式,也是离乡者关注家乡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目前,全国政务新媒体数量已超过11万个,为离乡者了解家乡信息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自媒体的内容则更加生活化、场景化,例如视频博主探店家乡的小餐馆,以第一视角的形式拍摄视频记录,发布在B站等平台上,引发离乡者对家乡的共鸣。此外,还有微信群、朋友圈等熟人传播渠道,通过亲友间的信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触达在外生活的离乡者,让他们关注到家乡的最新动态。
  媒介图景中对曾经学习、生活所在地的旧时家乡场景的重现,给予用户在线“沉浸式”体验故地重游之感。例如,“天津记忆”公众号经常介绍关于天津老旧街区和建筑古迹的历史,并以老照片的方式呈现,勾起了用户对旧事、旧友的回忆。透过家乡媒体的及时推送,人们还可以很快了解到家乡新变化、新发展的方方面面。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数字媒介平台带来的可见性让离乡者同频见证家乡繁荣发展的图景,并且能与朋友一起观看家乡社会文化生活中有趣的景象。
  对于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离乡者来说,家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借由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打破空间区隔,透过家乡媒体进行怀乡。现代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身处其中的人不免焦虑和迷茫。“家乡”作为与现代性对抗的田园牧歌,成为寄托游子情思的港湾。虽然人们不能返还家乡,但是“媒介化家乡”为其提供了安全感。离乡者所在的城市并没有那么多熟悉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时常感到在大城市上空“漂浮”,缺少心灵的寄托,但这条“线上归乡路”加强了他们与家乡的情感联结。
  离乡者以家乡媒体为主的媒介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找文化的归属感。如南方人对北方社会文化环境的不适应,令其在“北漂”过程中越发喜欢找寻、浏览家乡媒体的内容,这种行为与其在异乡的文化归属感的消解有关。而家乡媒体里亲切的乡音、美食、习俗等内容所凸显的文化内涵,能帮助他们在异乡生活中产生身份认同感。他们寄托于媒介展演中的家乡想象,塑造着对地方的集体记忆。
  媒介怀乡并不仅仅是关注家乡媒体提供的信息,更进一步,它会激起大城市里的离乡者在线上与线下的媒介互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乡者与家乡的互动跨越线上和线下,实现着媒介化家乡与现实的不断交融与互构。
  (摘编自吴璟薇《“月是故乡明”:家乡媒体使用与媒介化地方的建构》)
  材料二:
  现代社会的高流动性使“在他乡”成为生存常态,庞大的流动群体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情感互动从而形成的数字乡愁,成为体察数字时代情感机制的重要切口。数字乡愁代表了数字时代情感叙事的平台化迁移,在人们情感流通与关系联结过程中全面内嵌了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技术逻辑。   
  乡愁最核心的意指对象是故乡,即一个人出生并长期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这个地方性的物理空间成为离乡者乡愁中最具体的情感指向。当人们离开故乡,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认为,在高速流动的现代社会,数字媒介逐渐影响着离乡者与家乡的情感机制。
  B.相较于政务新媒体和自媒体,熟人媒介因传播信息的针对性强,更容易获得亲友间的信任。
  C.地方感虽然与地方是直接相关的,但无法直接体验和考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推理与判断。
  D.“媒介即地方”是数字社交时代极重要的典型观点,虚拟媒介帮助人们建构现实的地方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乡者使用家乡媒体怀乡,不仅能打破空间区隔,还能拉近与家乡的情感距离。
  B.当下,媒介在地方感的形成中愈发重要,而且其功能和作用不局限于数字乡愁。
  C.数字时代的地方感指向人地互动,已经从认识层面,转变为行动与情感的层面。
  D.媒介已渗透到生活的诸多方面,离乡者与家乡可以凭借线上线下的交融来互动。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型“人一地”关系的一项是(3分)
  A.在外经商的王叔叔发家致富后不忘家乡发展,个人出资修建公路回馈家乡。
  B.在外工作的吴女士关注家乡自媒体博主推荐的美景,返乡后实地“打卡”。
  C.某村开通了公众号,该村在外求学的小李关注后,又将其分享给老乡小张。
  D.在外生活的周阿姨看到网络上关于家乡的讨论,在评论区积极点赞、留言。
  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中的加点词在论证方面的共同作用。(4分)
  ▲                                      
  5.请根据材料谈谈“媒介怀乡”的意义。(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子
  师陀
  尖兵正在前进,忽然同敌人遭遇了。在毫无遮拦的下着的雨脚下,一个穿着军服上衣同一件青布裤子的人,匍匐在山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步枪朝着山下。山下的村庄,机关枪在咯咯地响着。
  “马庆龙,你看见了吗?”这竭力压低了的声音是从旁边小树蓬中发出的。
  这叫做马庆龙的人,那青铜色的脸上,有着一双剑眉,还有因无暇修饰而如墨染的美髯。马庆龙看看没有动静,预备埋下头去。那左边的小树蓬摇动了一下,下面露出一个圆圆的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