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940字。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以铜、锡、铅为材料, 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 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列成组,悬挂用于演奏。“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和“一钟双音”校音,是该技艺的核心技术,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从而对其所在的振动区起到负载作用,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
曾侯乙编钟(部分)
随州地处鄂北“随枣走廊”,是商周时期铜料运输的交通要道,文献中称“金道锡行”。富集的铜料资源,促使随州地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诞生了灿烂的青铜文明。1978 年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也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涉及材料学、冶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同时还实现了金 属造型艺术和音乐表现艺术的完美结合。然而,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时代在秦汉之际 慢慢谢幕,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也逐渐走向衰落。如今,这一传统技艺在随州工匠的手中得以 再现并传承。
(摘编自李文军等《探秘“国家级非遗”随州编钟制作》)
材料二:
曾侯乙编钟将各种不同的青铜钟根据音调大小的秩序进行排列后悬挂于钟架,使用木槌进行演奏。曾侯乙墓葬是根据周朝八音乐器法进行分类,基本上所有的乐器都能够从中找到。曾侯乙编钟上镌刻了和音乐相关的铭文,比如说律名以及标音等,同时还有磬盒铭文、磬铭文等相关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先秦时期的乐律。曾侯乙编钟还体现了出我国古代的雕饰成就,其利用高浮雕和浅浮雕所雕刻的甬钟以及铜人底座上所刻画的蟠龙纹饰,非常具有层次感与立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匠心独运,由“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以及“一钟双音”校音三种技术组成。
B.错金工艺始于春秋中晚期,并普遍用于铭文的错嵌中,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则说明该工艺在战国时期有了更快的发展。
C.铜、锡、铅作为曾侯乙编钟铸造的必要金属成分,其所占比例都不宜过高,否则会对钟体的某些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D.曾侯乙编钟十二律齐备,音域跨度达五个八度,这证明五度相生律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于实践,早于欧洲百余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铜编钟制作技艺自秦汉逐渐走向衰落后,如今得以再现并传承下去,得益于编钟工匠为研究该技艺付出了不懈努力。
B.如果今人想要研究先秦时期的乐律知识,那么曾侯乙编钟上如律名、标音等相关铭文就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史料。
C.用木槌敲击曾侯乙编钟,钟体就会发出音色不同的两种乐声,这体现了“一钟双音”的音色重叠之美。
D.在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有观点认为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但这只是推测而已,并没有事实依据。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曾侯乙编钟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一项是(3 分)
A.能够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国乐曲。
B.既采用了分铸、铸接工艺,又采用了分范合铸工艺和红铜铸镶工艺。
C.表面的铭文有着修长的形体、诘曲的笔画和统一的结构,独具新意。
D.钟架分为上、中、下三层,由六个佩剑的武士铜像和八个圆柱承托。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曾侯乙编钟与永乐大钟在铸造工艺上的相似之处。(4 分)
信息链接:铸造于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铜钟通高 6.75米,钟壁最厚处 185 毫米,最薄处 94 毫米,重约 46 吨。外形设计简洁,内外遍铸铭文共 22.7 万字,用若干环形线把钟体外壁、内壁划分成若干“铭文圈”,铜钟合金成分为:铜 80.54%、锡 16.40%、铅 1.12%,为泥范铸造。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 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声音最远可传 90 里,尾音长达 2 分钟以上。每年新年来临之际,这口历经五百多年的大钟仍会准时敲响。
5.同样是青铜钟,为什么曾侯乙编钟可以作为旋律乐器使用,而第 4 题“信息链接”中所介绍的永乐大钟却不行?请根据材料分别加以简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孤独
李娟
大部分时候我妈独自一人生活。在阿克哈拉村,她的日常安保措施如下:在房子后墙上多挖一个后门,一旦有坏人闯入,就从后门撤退;若坏人追了上来,就顺着预先靠在后门外的梯子爬上屋顶;若是坏人也跟着爬上来,就用预先放在屋顶上的榔头敲他的头……此外, 还有椅垫下藏刀子,门背后放石灰等诸多细节。
她说:“能不害怕吗?就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