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0 15:44: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120字。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 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人们将使用共同的文化符号、遵循一致的思维和习惯、秉承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统一的文化理想等作为认同的依据。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文化认同对个体乃至民族国家都有重大的意义。个体通过相同的日常行为和价值理念融入群体来寻求同类的认可,并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国家民族而言,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心理归属和文化情感体验是凝聚和延续民族国家的精神文化纽带,它使共同体内的归属感由“我”扩展到“我们”, 并形成国家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念。
  从主观上来看,个体文化认同的形成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心理学上讲,培育价值观念需要经过知、情、意、行四个环节。 因此,个体认可某一社会规范的价值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一是对该社会规范有一定了解,并经过审慎考虑;二是对该社会规范有一定满意度,从情感上表示赞同;三是在思想上愿意受该社会规范指导,并从行动上在自身生活中反复践行。因此,认同是个体在认知、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在态度和行动上主动与他人相一致的过程。个体的文化认同除了在所处文化群体中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外,更表现为对整个社会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此,在培育和强化个体的文化认同过程中,既要遵从个体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又要从个体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入手来催化这一心理反应,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在认同的基础上找到传承发展的最佳路径。
  因此,文化认同的核心在于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为此必须重视理论认知和行为认同的巨大差距,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整合到文化建设中去,贯穿于当代青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融汇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优化文化环境。通过打造传统文化走廊, 陈列历代名人名家雕塑,开展经典阅读、国学竞赛、专家讲座、书画民乐等活动, 以及用好用活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文化遗址等文化场所,形成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二是构建互动式媒体矩阵。在利用好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的同时, 与时俱进地利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发其特有的功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媒体渠道”的有机融合。三是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彰显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让青年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
  (取材于黄汀、李卓群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价值远超文献本身,是塑造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在推广古籍阅读的过程中,社会化阅读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是一种根植于数字时代、依托社会互动的阅读形态,以数字技术和社交网络平台为中介,使读者能够围绕文本展开多元互动。
  1. 根据材料一,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遵循一致的思维和习惯可以作为文化认同的一个依据。
  B.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文化认同对个体有更大的意义。
  C.个体可通过融入群体来寻求同类的认可并获得归属感。
  D.精神文化纽带使共同体内的归属感由个体扩展到群体。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个体文化认同形成的心理因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了解社会规范并从情感上产生认同。
  B.受社会规范的指导并付诸具体行动。
  C.认同社会文化展现出的主流价值观。
  D.借助文化建设来影响人们现实生活。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互动仪式链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为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一个动态且富有解释力的视角。
  B.开展互动仪式需要参与的多个个体在同一空间中共在。
  C.互动仪式是通过关注共同的焦点产生情感共鸣的活动。
  D.作为关键产物的情感能量是生成社会秩序的微观基础。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效推动社会化阅读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必备条件。
  B.在孔庙等文化场所举行相关文化活动可促进文化认同。
  C.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促进文化认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D.只有普及好古籍阅读,才能找到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
  5.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古籍促进民族文化认同。(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赠江伶序①
  江生,吴人也, 以歌依宋君于雪苑②。先是,沙随有郭使君者, 官常州刺史,携江生与其侣十余人以归。余识使君,使君每燕余,则出江生度曲,秀外惠中,丰骨珊珊,发清商之音,泠然善也。未几,为睢阳武卫冯将军所留, 已而复归于郭。 又未几,卒归宋君。
  江生尝告余曰:  “身羁旅也,不幸以歌曲事人, 实愿始终一主。而朝章华③之馆,暮虒祁之宫,非其志也,主人不能有也。宋君者,今相国介弟也,乃独能有之。 日设酒食, 召宾客以自娱乐,慷慨豁达,不为局促态, 可谓达矣!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