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监测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280字。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蓝本,自上线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被网友亲切地誉为“国产游戏之光”。一方面,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游戏一直饱受诟病的魔咒,颠覆了外界对国产游戏的传统印象。另一方面,“悟空”重走西游路的迅速“破圈”,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玩家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虽说是老故事、旧角色,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出现在现代游戏大作里,它的成功并非只是简单地复刻与还原。
②《黑神话:悟空》表面火的是游戏,但真正内核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当《清明上河图》在云端重现世间,3D打印技术在景区和博物馆崭露头角,线上虚拟文化消费和体验不断增长,文化与科技通过虚拟现实深度融合的趋势愈发显著。然而,属于两个维度的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融合是一项实践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工程。
③一方面,文化发展与传承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滋养。从甲骨、造纸术、印刷术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巨大影响。《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等作品,正是巧妙地将中国文化与现代游戏、电影等结合共同赋能,才让更多人通过轻松的娱乐方式畅游于厚重的历史、回味文化的韵味。
④另一方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能简单地看做“加法运算”。它们之间的融合应该是多维度、跨场域、深层次的,是相互支撑、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是能发挥“1+1>2”效果的。比如,文化艺术可以使科技更加人文化,有人文情怀的科技创新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更能创造第一生产力推动发展的“蝴蝶效应”。
⑤内外兼修。文化与科技结合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从内部而言,优质文化内容依旧是“根”。“内容为王”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爆款作品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实现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外部而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历史场景、艺术作品、人文景观,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传统文化。
⑥由点及面。数字文化产业正是文化与科技在交融碰撞中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也成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从一个“悟空”到千千万万个“悟空”的征程中,关键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如依靠场景驱动使时空“场”和交互“景”相得益彰,借助技术驱动提升数字化产业发展质量并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通过市场驱动推动文化产品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和数字化创新发展。
⑦标本兼治。目前,国内文化与科技创新很大程度是基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关键共性与核心技术”是振兴文化产业的重点。首先,优化基础设施是核心技术攻关的前提。要加大对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数字内容生产工具、数字文化发展服务平台、超高清视频摄录等核心技术群研发创新和攻关。其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是技术创新的动力。要创建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孵化平台,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倾力开发具有辨识度的产品和服务IP,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加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健全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建设文化服务技术标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产权权属模糊地带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文化与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⑧科技赋能,文化出圈。《黑神话:悟空》的火爆映射着未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引发的更是全社会对融合生产力的新思考。希望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悟空”续写“文化+科技”融合新典范。
(选自姚昱帆、章子铭《〈黑神话:悟空〉折射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命题》)
材料二:
用“黑科技”对话李白杜甫,还能阅读根据时令和天气自动生成的“唐诗日历”,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近期开放的“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用“黑科技”让观众感受诗歌的魅力。
“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岩景区,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10多个展项中有八成以上运用了数字化新科技。体验馆里还设置打卡点,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观众“梦回唐朝”,自动生成短视频。
当前,浙江正积极建设“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始于钱塘江畔,途经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溯江而上,经天姥山,抵天台山。柯桥在唐代属于越州地域,曾经有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到访,留下了上千首诗篇。
(节选自记者王思远、冯源《诗路文化体验馆用“黑科技”展现诗歌之美》)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蓝本打造游戏,更在于其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外界对国产游戏的传统印象。
B.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工程,并非简单“加法运算”,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能产生远超二者单独存在的效果。
C.从甲骨、造纸术、印刷术到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而科技发展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D.要使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具有持久生命力,就必须内外兼修,既要注重内部挖掘优质文化内容的这个“根”,也要注重外部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传统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首先由《黑神话:悟空》引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话题,紧接着从内外兼修、由点及面、标本兼治等三个方面——展开详尽的论述。
B.材料一从优化基础设施、“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三个递进的角度论述科技与文化融合应标本兼治。
C.材料一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由《黑神话:悟空》引入话题,最终又归结于科技赋能,文化出圈,希望续写“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典范。
D.材料一论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材料二列举“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的成功,材料的选择是基于理论提出与具体实践考虑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将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等元素融入到科幻题材故事架构中。它不仅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中国科幻电影的魅力,也传播了中国文化价值观。
B.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对大量文物进行三维建模,让观众可以在网上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地观赏文物的细节,大大提高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C.《只此青绿》运用了多媒体投影技术,将自然山水背景的画面动态地投射在舞台背景上,让舞蹈与背景完美融合。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的魅力。
D.《唐宫夜宴》以唐朝宫廷乐师和宫女为原型进行创作,利用5G+AR技术在舞台上营造出虚拟场景,既让5G+AR技术得以广泛使用,又掀起了一股唐朝文化热潮。
4.材料二中“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试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二,简述“浙东唐诗之路”的路线,并说明唐代柯桥地区能吸引众多诗人到访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丁木沟奇迹
胡性能
丁木沟是大渡河峡谷中的一段。我在云南乌蒙山生活了许多年,大山大水比比皆是,我很少会为某个峡谷的险峻或壮美而激动。说到峡谷,乌蒙山里的鸡公山大峡谷非同凡响,慕名去那儿的人,通常是从海拔3000多米的山巅往下俯瞰,巨大的落差、陡峭的绝壁、盘旋深谷里的鹰,让站在崖顶的人觉得自己的灵魂正往深渊里掉落。从那儿返回之后,他们都觉得自己成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