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9590字。
2024-2025学年(上)高2025届第三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与此同时,一种名为微塑料的污染物悄然“登场”。微塑料不仅难以被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拦截,还能轻易穿透土壤颗粒,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淡水资源短缺和微塑料污染的双重作用下,淡水资源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具有形状多样、非均匀的特点,并且难以通过肉眼分辨。微塑料在水中富集,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2018年,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微塑料碎片。2019年,珠穆朗玛峰顶峰附近的积雪中也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微塑料根据不同来源,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主要作为工业原料或添加剂,如化妆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微珠),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此外,洗衣时衣物纤维的脱落、塑料包装材料的分解等也会产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则是由于大型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逐渐破碎形成的。这些过程包括磨损、紫外线辐射、冻融循环以及生物降解等,这些微塑料通过废水处理厂的排放、河流的运输等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针对微塑料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分离、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等方法。物理分离主要通过筛分、过滤等方式将微塑料与其他物质分离,常用于污水、海水等水体中的微塑料处理。物理分离技术能够迅速将微塑料从水体中分离出来,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但是该方法去除效率低,难以去除纳米级别的微塑料。化学降解则利用化学试剂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常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废水中的微塑料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将微塑料完全分解为小分子,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微塑料处理。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将微塑料降解成气体、水和对生物体无害的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微塑料处理应用较多。生物降解法在微塑料的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并且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精确控制。
2024年7月19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通过高效界面太阳能蒸发平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该蒸发平台在生产淡水的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微塑料。水蒸发平台是生产淡水的基础,它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水的蒸发,达到降低水中离子浓度的效果。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商业碳毡作为基础材料,制备了水蒸发平台。碳毡是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和亲水多孔结构的三维材料,该材料能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其多孔结构有助于水分的快速传输和蒸发,大大提高了淡水的生产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太阳能蒸发平台在1个太阳光照强度下,蒸发速率为2.10千克每平方米每小时,是纯水蒸发速率的4.5倍,并且在不同溶液(不同pH值、微塑料浓度和尺寸)中均表现出稳定的蒸发性能。
研究者通过“嫁接”的方法,将聚乙烯亚胺负载在碳毡的表面,制备了“碳毡-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聚乙烯亚胺中含有丰富的氨基基团(对微塑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赋予了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微塑料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碳毡-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搭建的水蒸发平台在1个太阳光照强度下,经过6小时,微塑料的去除率达到100%。
针对目前面临的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被微塑料污染的双重问题,研究者设计的太阳能水蒸发平台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海水环境中,太阳能蒸发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海水中的微塑料和颗粒物,还能显著降低离子浓度,其制备的冷凝水达到世界相关饮用水标准。
微塑料已经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四大新污染物之一,其在水中的富集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还在慢慢地毒害着人类的身体。水中微塑料的去除已经迫在眉睫,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借助科技的力量战胜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挑战。
(节选自石畅《科学新突破!水中微塑料还可以这样清除》)
材料二:
微塑料的摄入途径主要有两个:食物和饮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消费的食物链中。例如,瓶装水中常常检测到微塑料颗粒,尽管这些颗粒对健康的具体影响还在研究中,但初步数据表明,它们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作用。这些颗粒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干扰,导致消化不良、炎症或其他胃肠道问题。
在食物方面,海洋生物如鱼类和贝类由于直接摄入环境中的微塑料,也将这些颗粒传递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塑料是污染物,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很难拦截它,地下水也会被其严重污染,解决其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B. 无论是初生微塑料还是次生微塑料,都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它们进入自然环境后,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C. 用生物降解法处理微塑料速度较慢,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但这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且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微塑料。
D. 人类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微塑料,现在微塑料已经出现在人类日常消费的食物链之中了,而且很难避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里亚纳海沟和珠穆朗玛峰都发现了微塑料,说明微塑料在环境中已经广泛存在。
B. 化妆品、衣物纤维、塑料包装材料等日常用品都可以产生微塑料,因此很难防范。
C. 中国研究者设计的太阳能蒸发平台实用高效,能解决困扰人类的去除微塑料难题。
D.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必须要认真对待。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中中国研制的水蒸发平台优势的一项是( )
A. 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水的蒸发,降低水中离子浓度。
B. 使用商业碳毡作为基础材料,有效提高了淡水的生产效率。
C. 将聚乙烯亚胺负载在碳毡表面,微塑料去除率达到100%。
D. 蒸发速率高,且能在所有的溶液中表现出稳定的蒸发性能。
4.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在微塑料污染问题上,中国科学家没有缺席。请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此事件中体现出的中国科学家的精神。
【解析】
【导语】这篇科普文章以微塑料污染为主题,层层展开,多角度解析问题实质。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运用具体数据与案例,增强了说服力和科学性。同时,通过对微塑料来源、危害及处理技术的详细介绍,突出其紧迫性与挑战性。尤其是中国科学家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彰显了科技力量。文章兼具科普性与思考性,呼吁公众关注问题并行动,具有现实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微塑料”错误。由原文“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将微塑料降解成气体、水和对生物体无害的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微塑料处理应用较多。生物降解法在微塑料的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并且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精确控制”可知,材料一指出生物降解法在微塑料的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并且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精确控制,文中未提及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微塑料。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1)去看梨花。
(2)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3)路远,四百公里。午饭后一算,出成都西北行已两百多公里。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
(4)那条盘旋而上翻越雪山的公路已经废弃十多年了。我们从隧道里穿山而过,离开岷江水系,进入了大渡河上游支流的梭磨河。①道路转向,折向东南,沿河下行。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