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29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______。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
《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分别为“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緅”,其中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发现古人不难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______在笔墨之间,______在瓷器之上,______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取材于余智鹏《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光明日报》2021.2,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赏心乐事 凝固 挥洒 织造
B.赏心悦目 挥洒 织造 凝固
C.赏心乐事 挥洒 凝固 织造
D.赏心悦目 凝固 织造 挥洒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B.然而,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C.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D.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3)下列和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古诗十九首》 思妇怀人 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思无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荀子 先秦诸子法家学派
④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李白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解答】(1)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赏心悦目: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欢畅。
挥洒: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挥毫洒墨。
凝固: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织造:纺织制造。
二、(9分)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动物纹样是实用美术中应用极广的装饰,它以动物的自然形象为依据,可又不是动物自然属性的摹写,它以自己的形象内涵,赋予人们以某种哲理观念,表达时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因此动物图案常常具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商周时期的动物纹样有器形化立体造型、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侧影式分离组合型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