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普通高考适应性检测分学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710字。
2025年新疆普通高考适应性检测分学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全球变暖致北极河流“生锈”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高耸的山脉和冰冷的蓝色湖泊之间,有一张由一万多条河流组成的巨网,它将冰川融水输送到阿拉斯加海岸。巨网包括北美第三长河育空河在内的河流,该河曾以其清澈见底的河水和丰富的鲑鱼而闻名。然而,近年来,阿拉斯加州北极地区许多河流变得越来越浑浊,颜色也由典型的蓝色变成了土黄色或橙色,仿佛“生锈”一般。
北极的河流为何会“生锈”?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在南北两极被放大,北极变暖速度比全球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快,至少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自2006年以来,位于阿拉斯加州的科伯克河谷国家公园气温升高了2.4℃,到2100年可能还会升高10.2℃。该地区的气温上升导致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之前“锁”在冻土中的铁。当河流经过含有铁质的土地时,铁质会与空气、水发生反应,形成俗称的铁锈。正是这些铁锈让河水看起来变成了橙红色。
科学家表示,河流可体现所在流域的动态变化。因此,可通过河流来分析大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变化。此外,河流水化学变化可从微观(如当地食物网)到宏观(如全球碳循环)尺度对地球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调节。河流携带的化学物质揭示了流域内发生的变化,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一旦血液发生病变,其产生的影响可谓深远。“生锈”的河流不但铁含量更高、酸性更强,而且溶解氧更少。这可能意味着一些鱼类的栖息地面临严重恶化的风险,地表水的变化会影响生物区的宜居性和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污染可能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特别是像鲑鱼这类敏感的物种,这将直接影响渔民的捕鱼量和收入。即使鱼类能够生存、重金属和其他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会在鱼体内累积,给食用这些鱼的人群带来健康风险。
此外,阿拉斯加州的河流“生锈”也可能对人类社区产生影响。像科伯克河和乌利克河这样的河流已经出现了“生锈”现象,它们是许多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饮用水源。这些原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水质如果继续恶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主要水源和食物来源。
(摘编自2024年02月 01 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 可是,沙漠怎么会发洪水呢?
据新疆水利厅报道,自7月15日以来,受高温融雪和强降雨影响,新疆塔里木河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相继出现洪水过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河段(阿克苏市)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新渠满河段(沙雅县)、英巴扎河段(轮台县)相继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部分河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近1个月。洪水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旅游、交通运输、水利、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发洪水的这些河,并不是普通的河,它们被称为“时令河”。在夏天,它们和普通的河流一模一样;但到了春冬季节,它们便会因为缺乏供水而消失,只留下一条干枯的河道。这类河流的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一旦饮用了“生锈”河流中的水,水中携带的化学物质就会导致人体血液发生病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B.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科伯克河和乌利克河这样的河流已经出现了“生锈”现象,这是靠近北极地区河流“生锈”的证据之一。
C.在夏季受高温融雪和强降雨影响,新疆塔里木河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和干流阿拉尔河段相继出现了洪水过程。
D.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像一个大漏勺,一般情况下积雪的融水流着流着便“断了头”,但水多的时候,也可以冲出去变成大河。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高耸的山脉和冰冷的蓝色湖泊”“巨网”等短语和词语,描写出了阿拉斯加地区冰凉阴森的特点,为后文河流“生锈”张本。
B.材料二“累计降雨量有20~40毫米,局地可达50毫米以上”中“20~40毫米”“50毫米”、“累计”“局地”等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C.对于网友“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变绿洲”的猜测,专家的答复是,“沙漠完全变绿洲”“并不现实”。这个回答也包含着专家们深深的遗憾。
D.材料二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的原因,材料三则从国家层面对解决相关问题策略作出回应,所以材料三信息更有价值,更值得研究。
4.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的原因。(4分)
5.材料三中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于解决材料一、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有何意义?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那些逃难的人,脚磨破了,又在泥水里浸肿了,提着一根青秫秸,试探着水的深浅,一步步挪到堤埝跟前来。他们的脸焦黑,头发上落满高粱花,已经完全没有力量。
忽然,天空有一种嗡嗡的声音,起先就像只马蝇在叫。声音渐渐大了 ,远远的天边上出现一只鹰。
日本人的飞机!
飞机沿着河口扫射,那里正有一船难民过河。河水很大,流的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