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闻喜宴·琼林宴

作者:刘天勤  时间:2007/3/19 17:56:5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40
  唐代州县一级的考试称为解试,得中者称乡贡,亦称举人。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的宴会就称作鹿鸣宴。据《新唐书•选举制上》记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正因为在宴会上歌唱《诗•小雅•鹿鸣》一诗,故而得名。《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以“鹿鸣”为宴名,是表达礼遇贤才的意思。明清两代沿袭唐例,亦有鹿鸣宴,也是地方长官宴请乡试得中的举人的。不过,清代似更隆重,宴会是由省里的最高长官巡抚主持,既宴请新科举人,也同时招待考官,席间不仅唱《鹿鸣》诗,还要跳魁星舞,规模大且场面热闹。
  闻喜宴始于唐代。尚书省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放榜后,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称作闻喜宴。盖因及第士人与宴同时并向家中报喜,以使家人“闻喜”而得名。新进士还要在曲江亭聚会游宴,叫做“曲江会”。游宴时挑选少年俊秀者二三人为探花使,亦称探花郎,遍游名园,折取名花,故而曲江会又称探花宴。游宴后,还要到长安慈恩寺塔下题名留念,称作“题名会”。孟郊《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乃是这一场面的纪实之笔。闻喜宴的曲江会和题名会,连贯生发,内涵之丰,形式之隆,臻于极致,实乃当时读书人之莫大庆典。
  琼林宴之称始于北宋。宋太祖始建殿试制度,即在礼部试后,再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以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林苑,故有琼林宴之称。据载,辽亦曾设宴招待新科进士,地点虽在内果园或礼部,但亦沿袭宋人称之为琼林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