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1/8 7:29: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509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和他的作品 理解:1.课内常用词的理解及有关的成语.2.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遣词造句的简单应用:1.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2.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理解复杂的长句的意思. 3.造句 
  4.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综合应用:1.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细心阅读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养成勾画积累关键词的习惯。3.能与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4.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5.写有个性独创的作文。 
  第二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音形义。2.了解鲁迅都德及作品。 
  理解:1.课内常用词的解释及有关成语成语.2.句子的含义. 
  简单应用: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理解局部的词语含义,揣摩关键语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词语造句.3.分析课文结构4.说话要清楚简洁。综合应用:1.分析人物描写的几种手法.2.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在弄清局部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各局部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握全文的意思,培养默读的习惯。4.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5.写出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第三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生字词的音形义2.背诵《春》片段3.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理解:1.课内常用词语的解释和成语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简单应用:1.造句2.分析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3.分析段落层次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5.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综合应用:1.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2.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摘录。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4.写作:说真话,诉真情。 
  第四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内常用字音形义。2.了解安徒生叶圣陶及其作品。 
  理解:1.课内词语和解释及成语2.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简单应用:1.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应用:1.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尝试阅读课外材料,解决类似问题3.多读多写,并进行总结 
  第五单元: 
  识记:1.识记各课内生字的音形和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2.背诵课文,默写古诗3.孔子和《聊斋志异》。 
  理解: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说明的道理。 
  简单应用:1.区别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学过的古文综合应用:1.能够做到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除"讳疾忌医"的毛病.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2.能活用积累背诵的名句3.运用学过的文言字词常识尝试阅读浅显的古文,能基本读懂意思。4.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六单元: 
  识记:1.课内常用字音义2.了解乐府唐诗3.背诵默写诗句和文段。 
  理解:1.理解文中主要字词的意思2.理解几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某种生活道理,理解诗文的大意。 
  简单应用:1.能做好本单元有关的古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口头分析几首诗的大意和所含道理。 
  综合应用: 
  1.学会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道理,学会自己阅读分析浅显的古诗歌,积累语言材料5.观察和采访后写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三、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四、教学目标:分类 
  思想品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五、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3.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4、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5.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6.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7.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0.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六、培优辅差计划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教学进度: 
  第一周                 开学工作(2)
  在山的那边(2)
  第二周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生命生命(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
  童趣(3)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理想(2)
  行道树(2)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2)
  人生寓言(2)
  我的信念(2)
  第六周                  论语十则(3)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
  第七周                  春(3)
  济南的冬天(3)
  第八周                 山中访友(2)
  秋天(2)
  古代诗歌五首(2)
  第九周                  古代诗歌五首(3)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1)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化石吟(2)
  看云识天气(2)
  绿色蝈蝈(2)
  第十二周                月亮上的足迹(2)
  山市(3)
  第十三周                 风筝(2)
  散步(2)
  诗两首(2)
  第十四周                 世说新语两则(2)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2)
  羚羊木雕(3)
  第十六周                 皇帝的新装(2)
  诗两首(3)
  第十七周                 女娲造人(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
  第十八周                  元旦放假
  第十九周                  寓言四则(2)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2)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