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儿
作者:寒江雪 时间:2006/9/9 18:52:3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27
李宇春因为一时忙而无暇顾及她的BLOG,于是在上面贴上几张小照片儿,居然也有10多万人“阅读”。
同样是名人,余秋雨就相形见绌了,他的学术讲座《中华文明的生存缺憾》摆了出来,还好,目前有三千多人关注。显然,与韩寒等人相比,余秋雨算不上名人儿。
名人儿就是好啊。不必说名人儿的结婚离婚,也不必说名人儿感冒打了个喷嚏,单是这无所谓的BLOG,就够让人关心的了。
名人儿就是好啊。名人儿不会唱歌也会唱,一唱就要卖钱;名人儿不会书法也会书法,一动笔就有人收藏。名人儿似乎无所不能。
名人是怎么成为名人的?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年轻时从家乡来到长安,准备一展鸿鹄之志,然而此时的小陈还一名不闻,因而四处碰壁。一天,陈子昂灵机一动,出天价买下千金之琴,在众人大惊之余,他手捧胡琴,忽地站起,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不久,陈子昂就中了进士。
蒲松龄想要看到一大户人家毕府的藏书,可自己一介书生,与人家素不相识,情急之下,老蒲便解开衣襟,袒胸露腹,躺在地上,晒起了肚皮。人家问:“先生你在干什么?”蒲松龄说:“我在晒书!我的书都在肚子里!”此事很快惊动了毕府,便受邀入府,结果在毕府一呆就是33年。这30年里,他边教书边阅览边写作,终于写出了闻名中外的《聊斋志异》。
陈子昂摔琴也好,蒲松龄晒肚皮也罢,都未免作秀,但也到底有真才实学。这是古代。
现在呢?先有了那么一大群爱“捧”的人,然后,我想,只要你不怕笑,女人剃个光头,男人扎个小辫;只要你别心虚,狂妄一点,自大一点;只要你勇敢地倒行逆施,白天提个灯笼在大街上高呼“黑暗啊,黑暗啊”,你的名气一定大增!如果技术上炉火纯青,如果那一大群爱“捧”的人依然存在,你就可能是名人。但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没这天赋,所以,要成为名人儿,要获得如今很值钱的那“名气”,还是挺不容易的。
名人儿的特质是就是名气,伟人是名人,英雄是名人,但是名人儿不一定是伟人,也不一定是英雄,甚至连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一定是,名人是一大群人“捧”出来的。一个时代造就什么样的名人,就看那个时代里的一大群人的某种心态——“捧”什么,怎么“捧”(包括“捧”多久)。所以,有时候,你没有必要成名人儿,重要的还是自己为人们做点什么有意义的,尽管他们一时还不一定就对你“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